閱讀軟實力就是城市競爭力 臺中蟬聯閱讀績優城市

臺中市市長盧秀燕。(中市府提供/謝瓊雲臺中傳真)

閱讀力就是競爭力,臺中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積極提升臺中市閱讀能量,日前教育部於國家圖書館發佈「110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臺中市再度蟬連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同時在「每人借閱冊數」、「每人到館次數」、「每人平均擁書冊數」及「民衆持證比例」等四項表現,榮獲績優肯定。

盧秀燕28日主持市政會議,會中由文化局長陳佳君進行「閱讀力=軟實力=競爭力—優化閱讀空間.打造書香城市」專案報告,她指出疫情改變民衆閱讀習慣,市圖推出書香便利送、一站式預約取還書等服務,不僅落實防疫,更催出臺中人的閱讀力。

據統計,臺中市立圖書館去年電子書借閱成長率高達174%、借閱人次成長148%;此外,紙本書人均借閱冊數達4冊、人均到館次數達2.59次、民衆持證比例更達75%,展現市民在後疫情時代下的高度文化涵養。

陳佳君指出,中市圖去年在捷運綠線松竹站,推出首座24小時「捷運自助借還書站」,提供圖書零接觸借還服務,至今年5月底共計服務1萬8208人次,借出3萬3626冊書籍;串連29館的「書香便利送」,共累計運送1465件、超過1萬冊書籍;借書得來速取書窗口服務,取書人數達4萬3491人。所屬7部行動圖書車,服務遍及全市29個行政區、124個據點,讓愛書人輕鬆借還書、閱讀更便利。

盧秀燕表示,數位世界再如何進步,閱讀仍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爲持續推廣閱讀風氣,市府購書預算從原本的5000萬元,今年倍增、投入1億元,且增加館藏豐富度,購書內容擴增多元文化、英語學習、有聲書及電子書等資源,並推動校園班級共讀書箱服務、家家有個小書房推廣活動,尤其是行動圖書車,走遍學校、社區,甚至上山下海前往偏鄉地區,將閱讀風氣散播至社會每個角落。

盧秀燕指出,上任後持續推動文教建設,由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的建築臺中綠美圖,預計2025開館營運。去年啓用有小白宮之稱的市立圖書館外埔分館、並增設太平坪林分館青少年閱讀空間,另外,即將整修完工的后里分館、興安分館,及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的大雅區上楓分館,都將在7月開幕,並爭取企業在北屯區捐建文英溪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