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背探秘 嫦娥出發

本報記者 喻思南 王靖遠 朱田恬

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2020年12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探月工程三期順利收官。嫦娥六號是探月工程四期的一次重要任務,我國探月工程進入新階段。

任務飛行全過程約53天

嫦娥六號以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爲預選着陸區,開啓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任務的工程目標包括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月背智能採樣技術和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現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同時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科學目標是完成月球背面着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背面樣品的分析與研究等。

嫦娥六號任務飛行全過程約53天,由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着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環月等待段、月地轉移段和再入回收段等11個飛行階段組成。

嫦娥六號與嫦娥五號有何不同?據瞭解,嫦娥五號任務是在月球正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任務將在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下,實施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將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任務實施週期比嫦娥五號長約一個月。

嫦娥六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着陸器、上升器組成。

嫦娥六號任務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與回收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五大系統組成。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

將採集月球背面樣品

探月工程四期任務由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等任務組成。2019年1月,嫦娥四號順利在月球背面預選區着陸,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實施嫦娥六號任務,中國航天再次踏上“月背征途”,其中月球背面採樣引人注目。

採集、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能夠增進人類對月球的認知。迄今爲止人類共對月球進行了10次採樣返回,這10次採樣均位於月球的正面。

嫦娥六號任務預選着陸和採樣區爲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該盆地是整個太陽系中已知的最大撞擊坑之一,被認爲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殼演化三個獨立的地體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嫦娥六號任務實現採樣返回後,科學家將對月球背面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等,深化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月球背面不如月球正面那樣平坦,着陸區的選擇及精準着陸是任務的難題之一。王瓊說,通過衛星遙感影像,科學家可以瞭解着陸區的基本情況,但不清楚着陸區的細緻狀況。比如,月面上的一些石塊都可能對着陸產生影響。這就需要通過技術手段,讓嫦娥六號在落月過程中調整到理想的着陸區域。

完成月面工作後,嫦娥六號將踏上回家的旅程。據介紹,經過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軌返組合體在環月軌道上巡航飛行、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等環節後,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式再入地球大氣層,着陸於預定着陸區。

開展務實國際合作

嫦娥六號任務提供了開放的國際合作機會,務實的國際合作是本次任務的一大特色。

據介紹,2019年4月,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了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搭載合作機遇公告,通過對兩批次國際載荷搭載項目建議的徵集、遴選,最終確定了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個國際搭載項目。

5月3日,國家航天局在海口召開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研討會。來自巴基斯坦、法國、意大利等12個國家的航天機構、駐華使館以及聯合國、歐空局等國際組織代表約50人齊聚海南,共商合作並見證了嫦娥六號任務發射。

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表示,中國探月工程向來重視國際合作,合作之門始終對國際社會敞開。

據悉,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前不久,國際月球科研站新增尼加拉瓜、亞太空間合作組織、阿拉伯天文學和空間科學聯盟3個合作國家、機構。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