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土地古道遺址維護有成 臺東4單位獲全國績優

原住民土地古道遺址維護有成,臺東4單位獲全國績優。(原民會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原住民土地古道遺址維護有成,臺東4單位獲全國績優。(原民會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原住民土地古道遺址維護有成,臺東4單位獲全國績優。(蔡旻妤攝)

原住民土地古道遺址維護有成,臺東4單位獲全國績優。(蔡旻妤攝)

臺東縣政府及成功鎮、卑南鄉、金峰鄉公所辦理「原住民族土地古道遺址、生態及環境調查維護計劃」獲得全國績優,臺東囊括全國一半的獎項。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谷縱·喀勒芳安25日至臺東頒獎。縣府原民處表示,計劃除了讓原住民部落傳統生態資源能夠永續利用之外,也爲部落帶來就業機會。

谷縱·喀勒芳安致詞時表示,生態資源回覆對於原鄉非常重要,感謝大家共同努力。計劃肩負原住民保留地造林撫育管理,推展自然資源永續發展,進一步促進部落文化生態旅遊。

原民處保留地管理科長呂朝陽表示,臺東自然資源豐富,隊員們長年于山林進行古道、傳統遺址整理維護,部落山川、土地生態調查,將會是發展部落旅遊重要的基底,也爲臺東創造有別以往及其他縣市的部落深度旅遊。

縣府原民處長方銘總說明,全縣共有57位專責維護隊員來執行此項「原住民族土地古道遺址、生態及環境調查維護計劃」,各隊長及隊員們,對於原住民土地的傳統生態資源維護及永續利用的維護的面積每年爲1800公頃以上,且執行部落傳統遺址整理維護每年達19處計1050公里以上的路程,在部落深山、溪谷、海岸幾乎都有維護隊員的足跡,可以說是相當辛苦。

谷縱·喀勒芳安說,原民會近6年向財政部公益彩券回饋金提報計劃,爭取獲配補助經費近5.4億元,每年提供原住民族地區約200個就業機會,執行成果包括傳統遺址調查144處,古道整理維護累計近1萬4000公里,造林撫育面積超過3000公頃,山川資源調查範圍合計1萬7000公頃。

方銘總指出,爲推展並分享計劃執行成果,縣府原民處也特別在8月1日至5日原住民日系列活動中,在TTICC原住民文創園區辦理「土地關於你特展」,從源起、和好、回家、共生、攜手等漸進式的成長,說明2010年至2022年計劃執行歷程。

「原住民族土地古道遺址、生態及環境調查維護計劃」獲獎的績優單位縣(市)政府部分爲臺東縣政府、南投縣政府;鄉(鎮、市、區)公所部分有臺東縣成功鎮公所、卑南鄉公所、金峰鄉公所、南投縣信義鄉公所、屏東縣瑪家鄉公所、高雄市茂林區公所、花蓮縣卓溪鄉公所等7個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