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要注意!營養師4字訣教你健康吃
湯圓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天是元宵節,許多民衆會吃湯圓或元宵慶祝。由於湯圓熱量高,富含糖分和油脂,營養師提醒,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應特別注意,每吃2顆湯圓,建議減少半碗白飯飯量,食用時機建議在白天正餐後,並隨時留意自身血糖波動狀況。
營養師李立慈指出,食用元宵和湯圓時,應秉持四字訣「鹹、早、慢、走」。首先,甜湯圓熱量高、富含糖分和油脂,應適量食用,相較之下鹹湯圓是較好的選擇,因爲鹹湯圓通常含有蔬菜及肉類,纖維和蛋白質可以延緩血糖波動。
食藥署今日例行記者會,說明湯圓、元宵的選購及食用注意事項。(李念庭攝)
李立慈說明,由於糯米不好消化,應細嚼慢嚥、適量享用,且要烹煮至完全熟透,避免影響食用安全。不論是小朋友、長輩或一般成年人,吃湯圓都要搭配均衡飲食,吃完後也要記得適量活動身體,做家事、運動、散步、多走動都可以,能加速身體消化。
食用時機則「越早越好」,應趁白天正餐後食用。李立慈解釋,大多數人生活作息都是白天忙碌,趁白天食用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食品,讓身體儘早消化,對健康較好;也建議正餐和湯圓接着吃,不要相隔2、3小時才吃,否則身體消化完正餐,又要重新消化湯圓,血糖重新上升會增加風險。
另外,湯圓高糖、高油、高熱量,糖尿病患者更應多注意。李立慈表示,湯圓是糯米制成,如果預計要吃兩顆湯圓,就會建議前面的飯量「減半」,或甚至不要吃飯,湯圓和正餐接着吃,也能讓正餐的蔬菜、蛋白質協助延緩血糖波動。
衛福部食藥署說明,元宵多由餡料蘸附糯米粉與糖製成,整體偏硬有嚼勁,經過滾圓、蒸煮等方式製成;湯圓則是由糯米粉與餡料結合,多數由機械製成。由於元宵、湯圓多爲散裝,民衆在購買時,應主動詢問店家內容物是否含食品添加物,並注意保存期限及過敏原。
食藥署提醒,民衆選購及食用湯圓時,應選擇有食品業者登錄字號的食品業者,留意現場製作環境乾淨整潔,並以冷藏或冷凍保存,勿儲放在7℃~60℃的溫度範圍,避免食品變質,烹煮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湯圓、元宵煮熟浮起後再煮1~2分鐘,確保內外完全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