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主委夷將花蓮開講 推動沒有歧視的社會工程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以原住民族觀點分享與理解過去的抗爭運動史及轉型正義的意涵。(王志偉攝)

透過影片呈現10多年來族人上街頭抗爭運動,夷將‧拔路兒親自參與這項運動過程等。(王志偉攝)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委託花蓮縣三民國中辦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師資研習課程」,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擔任講座,師生都到場聆聽。(王志偉攝)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今到玉里鎮三民國中分享原住民正名運動以及轉型正義意涵,透過影片呈現10多年來街頭抗爭運動,讓師生身歷其境,瞭解這塊土地發生的歷史,夷將‧拔路兒也提到,對於蔡總統向原住民道歉、成立「原轉會」推動改革等相關成果,讓原住民逐漸得到應有尊嚴,強調政府持續推動原住民歷史與轉型正義的社會工程。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委託花蓮縣立三民國中於今早辦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師資研習課程」,邀請夷將‧拔路兒主委擔任講座,以原住民族觀點來分享與理解過去的抗爭運動史及轉型正義的意涵。

夷將以自身經歷分享1980年代以來參與原住民族權利運動的歷史,描繪過去幾十年來在街頭抗爭、爭取原住民族正名的歷程,他也提到早年打破「吳鳳神話」,吳鳯的故事在學校裡面,被老師教材教導成一個捨身取義的吳鳯,國小教科書對原住民戕害極深,後經學者質疑,呈現不一樣的論述,我們開始找出真相是什麼,要求教育部把吳鳯的故事刪除,1989年吳鳳鄉終更名「阿里山鄉」。

他提到,正名運動裡面,從清代稱「番」,日治「高砂」,到戰後國民政府稱「山胞」,歧視性的山地人,所以才從1984年到1997年10多年的時間,展開正名運動,這也是族人乃至全島一波一波地表達族人聲音,讓國家注意到這個意見。不過當年仍從威權轉型到總統民選民主體制,時任總統李登輝願意用觀察民意的聲音,來決定要把這個正名的稱呼改革,這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

此外,夷將亦說明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後,政府推動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併成立委員會,由蔡總統定期主持會議,到現在各項具體措施成果,包括制定《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部分條文、《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等法案。

夷將以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爲例,指出語發法在2017年公佈施行後,原住民族語言成爲國家語言,2022年行政院通過「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5年計劃」,推展族語預算從每年1億1千萬大幅增加到18億5千萬元,族語老師專職化、廣設族語推廣人員、設置16族語言推動組織、設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等,對原住民族語言的保存、維護與發展等都有實質的進展。原轉會仍持續推動原住民歷史與轉型正義的社會工程。

來自高雄桃源區寶山部落的玉里國中英文老師洪辰表示,大學熱衷參與原民院學生會運動,走訪傳統到部落,但對原住民歷史較少認識,畢業後要當老師,接觸到原住民立委、學者發現,原民歷史與近代運動比我們想像更艱難。夷將主委講述運動過程讓人感動。至於轉型正義與歷史是否納入教材,她認爲實驗教育學校課程可先納入實施,但擴及「全原教」體制仍要評估考量。

三民國中校長林國源表示,幾年前曾在臺北參觀由原民會策辦的「原住民族權利入憲到實踐」特展,才發現一般社會大衆普遍對本段歷史缺乏認識,藉此機會邀請身爲原運參與者的夷將Icyang主委到校擔任講座,希望從教育的力量着手,一起推動轉型正義的工程。

原民會爲響應這次研習活動,也將「原住民族權利入憲到實踐」展覽移至三民國中,結合教育的力量,持續讓更多國人認識原住民族權利運動的歷史脈絡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