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一個好爸爸的成本很低,只要做對這3件事……

作者:主創團·李早早

最近,表妹和老公大吵一架。

起因是兒子很叛逆,說什麼都不聽。

表妹責怪老公,都是因爲他平時從來不管娃,所以娃今天才這樣。

而妹夫覺得特別委屈,他自己很努力爲家打拼,結果還是被老婆責怪。

他說:“你看我,我這一天天的工作真的很忙,左手養家右手就沒法陪娃!”

有人曾說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很多爸爸常會說,我很忙,所以我真的顧不了孩子。

事實上,當一個好爸爸的成本很低,只需要做好這3件事,你就可以換來孩子的愛、尊重和信任。

如果你是孩子爸爸,只需要認真看完這篇文章。

如果你是孩子媽媽,一定轉發給爸爸看看!

一個會陪伴的爸爸,能勝過100個好老師。

漫畫界的鼻祖,豐子愷先生,有7個孩子。

他的7個孩子,在自己的崗位上都頗有建樹,在教育,文學、藝術方面響噹噹的人物。

而這一切,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育兒故事。

之所以孩子們那麼優秀,其實都是源於豐子愷先生的陪伴。

要知道,當時那個年代並不太平,戰火連天。

而他本人,從事日文和英文翻譯、書畫創作等工作,特別特別忙。

但他只要有空,就會陪孩子玩,偶爾唱小曲給孩子帶來快樂,畫個畫逗孩子開心,與孩子們一起搭積木,一起看書。

對於孩子好奇的事情,豐子愷會不斷引導他們思考、觀察。

孩子大一點,他就陪孩子一起背誦經典詩文,學習傳統文化。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曾說:“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老師。”

那些用心陪伴孩子的父親,世界終會悄悄獎勵他。

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爸爸1%的改變。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長達12年,研究顯示:那些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往往智商得分更高,而且在學校的學業表現更好。

香港頂級富豪霍啓剛,他對孩子的教育,大家應該很耳熟能詳了。

關於他的熱搜新聞,從來不是商業活動,而是各種陪娃畫面。沒有應酬時,一定會抽空看孩子。

放假時,帶孩子去體驗世界,去農田插秧,陪孩子畫畫、練書法。

疫情期間,不是趁機休息,而是陪孩子閱讀,帶孩子研究廚藝。

那他的孩子,在他的陪伴下,顯而可見,非常的優秀。雖然孩子們年紀還小,但兒子和2個女兒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常常能在各種大型表演上看到他家孩子的身影。

所以說,爸爸們,別再讓“沒時間”作爲阻礙和藉口了。

範津在《家庭教育·我的故事》中寫道:

“父親最大的使命,不是製造一個生命,而是去陪伴一個生命,讓他在愛的環境裡健康成長。”

真正的富養,其實並不是家裡能夠提供多麼豐厚的物質條件和資源,而是父親有沒有用心陪伴。

父親用心陪伴,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有勇氣對抗生活的挫折。

父親陪伴的孩子,更樂觀、更健康。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研究發現:一天與父親接觸至少兩個小時的男孩子,和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僅更聰明,而且人際關係處理得更融洽。

情緒比語言重要,最好的教育永遠是愛與規矩並行 。

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父教的孩子,更容易對規則和責任缺乏認識。

閨蜜曾和我說,她家娃叫他寫作業說十遍都不聽,爸爸說一遍就馬上去寫了。

因爲在爸爸這裡,超過10點沒寫完作業,爸爸就沒收玩具一星期。

平時出門,娃老是抓着她買這個玩具,買那個玩具,不買就會撒潑打滾。

和爸爸出門,娃要買玩具,爸爸一句“考試獲得前三名就可以得到”,娃就一句話都不再說。

看,這就是爸爸立規矩的力量。

弗洛伊德說:“孩子眼中的父親是集法律、約束力、威嚴、權力於一身的超人。”

大多數媽媽,對於孩子會比較心軟。

而爸爸們,會更理性更有威嚴感。

俞敏洪曾分享過他給孩子立規矩的經歷:

他兒子3歲時,擦完鼻涕就習慣性把紙巾扔地上。

見兒子這亂丟的行爲,他嚴肅批評了兒子。

但兒子不但不聽,反而故意又把紙巾丟地上。

他妻子認爲孩子還小沒多大事,讓他自己撿起來就行。

可俞敏洪不認可這個觀點,直接把孩子關到門外去了。

俞敏洪,用結果告訴孩子行爲的代價,每個人都需要爲自己所作所爲承擔後果。

果不其然,沒多久孩子就敲門說要回來撿紙。

從此之後,孩子再也不敢往地上扔紙了。

他的女兒,在學習方面從沒有讓他操心過,但也有一套規矩。

那就是: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什麼。

女兒提出想要一臺電腦,他給到的任務是必須背誦30篇新東方的英文勵志文章才能買。

結果沒到兩週,女兒就全部背熟了。

看,這就是爸爸立規矩的力量!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布森博士的一句話:“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男孩永遠不會走上邪路。”

爸爸簡單立個規矩,孩子便有了自己的責任感和邊界線。

多年前,表妹曾和我分享過她的育兒故事。

當年她爲了拼事業,懷孕八個月都還在加班,結果娃早產。

爲此,她總覺得對孩子特別虧欠,所以在娃這塊她總是要求自己做到一百分,一刻不離娃。

怕娃摔跤,怕娃吃不飽,怕娃睡不好。

寸步不離手一步不離身,時刻都是抱着或者牽着,結果孩子膽子特別小。

孩子剛學會吃飯時,因爲娃太磨蹭,她時常忍不住自己上手餵飯,4歲都還不能獨立吃飯。

疫情期間,孩子就和爸爸待了一個月,結果轉變非常大。

關於育娃,爸爸特別理性,放養式帶娃,在這些小事上一點都不糾結。

娃不願意吃哭哭啼啼的,他也要求他必須自己吃完。

娃怕黑怕髒,爸爸偏要放手讓娃歷練,帶娃抓魚、爬樹、攀巖。

以前內向不敢說話,現在膽子大了很多。

以前遇到點問題就哭哭啼啼,現在會先自己琢磨自己思考。

看,爸爸放手,娃就大不一樣!

心理學家卡羅爾·吉爾根說:“父親基於規則強調公正、公平和責任,他們鼓勵孩子冒險,教他們面對挫折也要勇敢成長。而母親則強調同情、關心和幫助。”

爸爸放手,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

電影《銀河補習班》裡,父親馬皓文和兒子馬飛遭遇洪災,兩人被分開遠遠地。危急時刻,父親馬皓文沒有馬上去解救孩子。

而是大喊:“看看你周圍有什麼,動動腦子,想辦法。”

面對猛獸般的洪水,馬飛把門板當作木筏,又把牀單撕下來擰成繩子,然後找了一根棍子,做了一艘簡易小船,最終脫離危險。

看,爸爸放手,孩子獨立思考!

這就是獨立思考的力量!

哪怕面對逆境,也依舊有奮勇抵抗的決心。

電影最後,這位“學渣”兒子,在父親的引導下,成了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當一個好爸爸,成本真的很低,只需要做對3件事。

一、多陪伴。

作爲爸爸,只需要有空時抽出片刻時間陪孩子做有意義、有趣味的事情,就可以輕鬆贏得孩子對父親的愛。

二、立規矩。

爸爸只需要告訴孩子什麼是社會的規則、家庭的規矩,就能收穫一個明事理、懂是非、守規則的孩子,就可以輕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獨立性。

三、肯放手。

孩子遭遇挫折時,恰當時候適時放手,就能養成孩子勇敢、堅毅、樂觀的內在品質。

孩子有自己思考時,爸爸只需要恰當時候適時放權,就可以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尊重。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當一個好爸爸,不需要你有家財萬貫,不需要你像孫悟空有72變,只需要多陪伴、多引導、願放手!

再忙碌的父親,你只需要做好孩子的陪伴者,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你就是一個好爸爸!

與所有爸爸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