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企“聯姻”,馬來西亞“國民車”煥發新活力 | 見證·中國機遇

“出發咯!”拉開車門,調好座位,輕踩油門,汽車平穩駛出4S店。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寶騰汽車一家4S店總經理蒂諾坐在副駕位置上,邊介紹車內設施,邊爲試駕顧客指路。

自上市以來,寶騰X70和X50銷售熱度不減,經銷商們笑逐顏開,這與7年前的情景反差強烈。“那時的寶騰車型老舊,功能落伍,消費者提不起興趣,店裡門可羅雀。”蒂諾向記者介紹,被視爲馬來西亞國民品牌的寶騰,彼時正處業績低谷,連年虧損。中國車企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入股後,這一不利形勢逐步得到扭轉。

寶騰工廠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組裝汽車。諾林攝

“與吉利‘聯姻’後,寶騰短期內扭虧爲盈,讓業界刮目相看。”馬來西亞交通部前部長、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翁詩傑對本報記者說。

戰略合作 扭虧爲盈

從吉隆坡出發,向西南驅車約40分鐘,一座設計動感、曲線流暢的建築躍然眼前,這裡便是寶騰汽車總部。步入大廳,一輛絳紅色轎車靜臥展臺中央。“這是1985年寶騰推出的第一款車型——賽佳。”已在寶騰工作30多年的研發工程師凱魯·尼扎爾驕傲地說,“當年,價格親民、性能可靠的賽佳一推出,就在馬來西亞掀起購車熱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

據統計,巔峰時期的寶騰,年產量近20萬輛,本土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60%,是馬來西亞當之無愧的“國民車”。然而,2010年以後,囿於研發和製造水平,寶騰陷入困境、連年虧損。2016年,寶騰年產量僅約7萬輛。

爲扭轉局面,寶騰向全球23家車企發出合作邀請後,收到了15家回覆,其中包括吉利。

寶騰總部大廳展示的首款電動車吸引消費者前來體驗。人民日報記者白元琪攝

當時,吉利總部也曾爲是否與寶騰合作而爭論一番。 作爲馬來西亞國民品牌,寶騰不想失去控股權。 沒有控股權,吉利如何保證企業發展方向? 每年10多億林吉特(1元人民幣約合0.62林吉特)的虧損窟窿怎麼補? 文化差異如何彌合?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很堅定: 中國汽車出海是大趨勢,只要大方向正確,就幹!

2017年6月,雙方簽訂協議,吉利收購寶騰49.9%的股份,全面接管寶騰的管理,同時確保其國民品牌地位不變。

2018年12月,在吉利博越基礎上開發的寶騰X70正式發佈,一年後在寶騰丹戎馬林工廠完成本地化組裝下線。中國供應商億咖通爲這款車型定製開發智能網聯繫統,實現人車智能交互。“只需簡單一句‘Hi Proton’(嗨,寶騰),就能輕鬆喚醒語音助手,進行導航、娛樂等多種操作,極大提升了駕駛體驗。”寶騰研發主管海贊·加扎裡說,這一亮點使X70迅速成爲市場寵兒,車友們親切地稱它爲“會說話的車”。

“2019年底,公司營收扭虧爲盈,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凱魯·尼扎爾說。

結對幫扶 現學現悟

走進寶騰丹戎馬林工廠的衝壓和總成焊接車間,一片忙碌場景。巨大的衝壓機有節奏地將一張張金屬板準確塑型,身着統一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專注操作。

“合作初期,我們面臨諸多挑戰。”衝壓車間工程師希沙姆·亞科布向記者介紹,“吉利的先進技術與寶騰多年的造車經驗,如何實現最佳結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爲丹戎馬林工廠的老員工,當時的他也不無擔憂。

車間的“現學現悟”課堂,擺着車間生產每個環節所需的器材、產品、注意事項示意圖等。中方衝壓副廠長蒲海濱拿起一塊衝壓件,爲馬方學員講解如何降低次品率。

“大家看一下,這兩個零件表面有什麼差異?”蒲海濱問。

“這邊的零件表面有一個凹陷。”一位學員答道。

“對,這個凹陷是缺陷。當外板件表面有這樣的凹陷時,就是不良品,需要維修或者報廢,以確保這樣的缺陷不會傳遞到焊裝階段。”

寶騰工廠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工作。諾林攝

“這個零件上有凸包,還有波浪形紋路。”

“是的,這也是常見的一些缺陷。請大家一定記住這些缺陷的形態,未來生產過程中必須杜絕。”

類似這樣的場景,在丹戎馬林工廠車間是常態。吉利團隊進駐以來,“結對幫扶”一直是雙方共同提升產品質量的重要法寶。

爲了讓供應商的產品達標,中企同樣不遺餘力提供技術支持。寶騰製造總監楊昆亮介紹,2018年到位之初,他每個月跑一家供應商,項目經理蹲點,四五十人的技術團隊進駐,詳細培訓、深入交流、改進流程,確保供應商們提供合格產品。

“吉利進駐不到一年的時間,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顯著改善,工廠面貌煥然一新。”希沙姆·亞科布說。

柔性管理 剛性改革

“企業間的合作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李書福的這句話,道出了企業併購中的一個難點。中馬兩國存在文化差異,吉利與寶騰的企業文化也不盡相同。如何將不同背景的員工凝聚起來,各展優勢?吉利通過“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深入研究當地文化,並結合寶騰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柔性管理工作。

作爲寶騰的首位中國籍首席執行官,李春榮剛到寶騰,在給全體員工發送的第一封信中就大力倡導尊重、包容和融合的企業文化。每逢重要場合,他身着馬來傳統服飾,與員工親切互動。

“這些細節讓我們非常感動。中方合作伙伴的真誠和務實,讓我們深信寶騰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寶騰轎車項目主管戴斯蒙德·平託回憶道。

充分尊重企業文化,紮實調研當地市場,深入剖析難點堵點……李春榮和團隊對寶騰的管理和營銷體系進行全面革新。原有的寶騰銷售售後網絡主要由特約維修店構成。吉利團隊對經銷商的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發展推廣汽車3S和4S店。如今,寶騰在馬來西亞擁有完備的經銷商網絡,共設有157家3S和4S店。寶騰汽車總銷量連續兩年突破15萬輛,經銷商對銷售和服務滿意度也顯著提高。

馬來西亞丹戎馬林汽車高科技谷航拍圖。諾林攝

經過7年的深度融合,寶騰汽車完成了在研發、製造、質量、採購、營銷上的全方位蛻變,已連續6年穩居馬來西亞市場銷量和市佔率雙第二的位置。正如寶騰母公司多元重工集團董事總經理賽·法依沙所言,吉利與寶騰的合作帶來了飛躍式提升。

轉型升級 共同發展

在吉隆坡北部約85公里處,曾坐落着寶騰汽車的傳統制造基地,而今全新的馬來西亞丹戎馬林汽車高科技谷正從這裡迅速崛起。2023年,吉利與多元重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把這一區域打造爲東盟新能源汽車和先進技術的研發製造中心,推動馬來西亞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升級。

“正是看中了汽車高科技谷的巨大潛力,以及寶騰爲年輕人提供的廣闊發展空間,我才決定加入。”寶騰X70車型項目經理助理艾麥爾畢業時,收到了多家企業邀約,但他最終選擇了寶騰。入職第一年,公司就爲其提供了豐富的輪崗機會,在銷售、研發等4個核心部門積累經驗。“去年,我還赴中國參加了爲期一週的培訓,受益匪淺。公司每年爲我們提供超過40小時的專業培訓,幫助我們不斷精進業務。”艾麥爾說。

艾麥爾是“寶騰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的受益者。該計劃自2018年啓動以來,每年招募百餘名優秀畢業生,通過輪崗培養和選拔,爲公司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目前,已有近200名青年人才通過該計劃加入寶騰。

丹戎馬林汽車高科技谷不僅全面重塑人才產業鏈,還着力打造一個集整車生產和零部件供應於一體的智慧產業園。寶騰企業戰略高級總監尤斯里·尤瑟夫告訴記者,到2035年,汽車高科技谷的整車年產能將達50萬輛,其中一半將出口海外。園區還將建立一個年產100萬套零配件的供應鏈體系,爲全球市場提供服務。

中國汽車技術的出海也爲汽車高科技谷的本土供應商帶來巨大機遇。馬來西亞汽車零配件公司PHN在中國寧波拓普公司的技術支持下,克服質量瓶頸,生產的保險槓等零配件在2023年通過寶騰的高標準評估,促進寶騰本地零配件佔比提升了8%。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部長扎夫爾表示,汽車產業是馬來西亞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爲約7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吉利與寶騰的美好“聯姻”,不僅爲馬來西亞汽車行業注入新動力,也爲馬中兩國經貿合作樹立了典範。

責編:孟祥麟、霍文、付思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