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震390起「頻率遞減」 氣象署:再發生7.2地震機會不高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蔡亞樺攝)

昨(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但餘震不斷讓民衆心慌,中央氣象署統計至今日下午5時已有390起餘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下午受訪時表示,餘震頻率穩定遞減中,花蓮再發規模7.2更大地震機會不高,但臺灣東部本就是板塊活躍區域,民衆不要掉以輕心。

吳健富指出,據氣象署觀測到較大餘震中,106起爲顯著有感餘震,規模6到7餘震有2起,包括昨天8時11分發生規模6.5餘震、10時14分發生規模6.2餘震,目前餘震數量有慢慢往下降趨勢,有感餘震數量也在穩定減少當中。

吳健富表示,昨天發生規模7.2主震,後面餘震不會超過主震規模,昨曾說不排除3天內有規模6.5到7餘震發生,請大家小心提防,昨天8點11分確實發生規模6.5的餘震。

是否會有更大餘震?吳健富說,要看累積能量是不是有讓第二個或比昨更大地震發生的條件,3日地震已經將能量慢慢釋放,因此在同一個地區發生比規模7.2更大地震的機會不高。

但吳健富表示,臺灣東部是一個板塊活躍的區域,其他地方歷年來紀錄,也曾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提醒民衆不要因爲現階段餘震趨緩就掉以輕心,還是要做好防震準備。

中央大學團隊開發出以AI深度學習技術爲基礎的地震預警系統,透過影像辨識進行地震預警,實測結果正確率達94%,比傳統地震預警系統可更快速發佈,目前已投入氣象署的地震預警測試,對此吳健富說,氣象署幾年前超前部署,跟中央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團隊進行相關研發。

吳健富說,AI投入地震預警需要有大量資料訓練系統,看到某個波向,就會知道後面有多大震波出現,臺灣每個地區的地震特性和造成原因都不同,相關資料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才能趨於穩定,上線時間仍待評估。

他強調,氣象署將繼續進行AI機器學習研究,若能取代機器預警,速度會比較快,但AI用較少測站做出預警作爲,雖然速度快,穩定性還是民衆所關切,不希望誤報造成民衆生活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