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塭、水稻田惱人水藻 橋頭國中生轉化造紙原料 奪全國科展第一

全國第63屆中小學科學展競賽,高雄市橋頭國中學生林佩妤將魚塭,水稻田農夫惱人水藻造紙,勇奪全國科展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第一。(高雄市教育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高雄市今年有35件作品參賽,其中有30件作品獲得33個獎項,成績相當亮眼。(高雄市教育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全國第63屆中小學科學展競賽,高雄市橋頭國中學生林佩妤將魚塭,水稻田農夫惱人水藻造紙,勇奪全國科展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第一,高雄市這次參賽,共有30件作品獲獎,榮獲全國科展全國縣市團隊第3名。

將魚塭,水稻田農夫最惱人的水藻做成紙張,能大幅降低森林砍伐,解決藻類對農民的困擾,促進環境保護與永續,橋頭國中學生林姵妤以「藻紙如此,何必砍樹~探討利用三種絲狀藻造紙效果之比較」,奪得全國第63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第1名。

全國第63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於昨日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高雄市今年有35件作品參賽,其中有30件作品獲得33個獎項,成績相當亮眼,共有3件作品獲得第一名、3件作品獲得第2名、第3名5件、佳作8件、探究精神獎5件、團體合作獎1件、民間機構獎8件。

其中榮獲各組第1名共有3件作品,分別爲橋頭國中林姵妤同學作品「藻紙如此,何必砍樹~探討利用三種絲狀藻造紙效果之比較」獲得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第1名,作品主要是採集在魚塭、水稻田與水溝中,以自然生長卻常造成農民與水產殖養業困擾的3種絲狀藻類造紙,學生歷經多次失敗,終於驗證能製作紙張,除大幅降低製作紙張成本,重要的是減少砍伐樹木,解決農人最惱人的水藻,降低造紙對環境的影響,研究作品極具環保效益與前瞻性,獲得全體評審青睞,在衆多參賽作品中奪下第1名。

另高雄女中學生黃致穎研究的「金目鱸加工副產物水解後胜肽之抗發炎能力分析」作品也榮獲高中組農業與食品科學科第1名;研究從漁業加工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發想,萃取臺灣大宗養殖魚種金目鱸的加工廢棄物,探究是否有抗發炎能力,以促進SDGS中循環經濟的發展。研究從生活中發想,具有減少廢棄物,並增加利用價值的結果,研究過程嚴謹仔細,且深具未來發展前景。

高師大附中國小部5年級吳佳瑾、四維國小5年級鄧巖淓的作品「穿梭2D與3D~數形合一解構嵌合立方體之研究」獲得國小組數學科第1名;作品利用積木方塊建構嵌合立方體,從遊戲出發,將形轉換爲數,用數值解決幾何問題,穿梭2D與3D,經過多次研究獲得突破,最終找到建構嵌合立方體的方法,除了是嶄新亮眼的研究,有趣的是應用研究結果研發益智遊戲組,十分好玩燒腦又實用。

高雄市深耕科學教育多年,全國科展爲感謝指導教師,於繁忙教學工作中,投注心力指導學生深耕科學教育研究,特別頒發表揚全國科展優良指導教師,高雄市老師分別有高師大附中國小部歐志昌、陽明國中侯依玲、三民國中柯翠菱、福山國中鄭士鴻與中山工商楊鎮澤獲獎表揚。

教育局長謝文斌說,高雄市今年榮獲全國科展縣市團體獎第3名,肯定高雄市紮根科學教育的努力,尤其致力推動各項競賽活動與深耕科學教育,激發學生潛能與創意,未來將持續精進科學素養,落實科學普及教育。

科學展教育魚塭造紙林佩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