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本籃球的差距 臺灣落後至少10年

陳盈駿是亞運培訓隊唯一正牌主控,中華男籃需要第二號主力控球。 擷圖自FIBA官方網站

6月26日,中華女籃在2023亞洲盃女籃賽對日本,中華女籃53:94被亞洲盃五連霸日本女籃狠狠上了一課。

7月8日,中華男籃與日本男籃在日本靜岡第一場交流賽,中華男籃86:108不敵日本。

7月9日,中華男籃與日本男籃進行第二場交流賽,中華男籃56:92輸了36分。

這三場中日籃球國家隊對戰過程、內容和結果來看,臺灣籃球落後日本至少10年,可能更多。

中華男籃後衛周桂羽代打控球,在國際級大賽有點吃力。 擷圖自FIBA官方網站

臺灣女籃已經停滯至少10年,日本女籃統治亞籃也有10年,這差距不斷被拉開。日本女籃20年前「學韓跟美」,把南韓的快、刁、準風格學得更好,再把美式籃球壓迫、反擊、對抗做到極致,創造日本女籃新球風。

日本女籃除了快、準、刁,把最基本擋拆、傳切打得行雲流水,搭配快攻和弱邊空手跑動滲透,日本女籃打出近乎「無懈可擊」快狠準團隊,超越南韓女籃顛峰,過去10年也把大陸女籃巨人陣壓在身後。

中華女籃現在打的可能比20年前更缺少團隊,面對日本女籃只剩下個人偶而單打,團隊被壓制幾乎打不出整體性,防守、對抗、腳步、投籃全都跟不上。跟日本女籃比起來,中華女籃就像「小姐打球」,這樣的實力落差和打球風格,落後至少10年以上。

中華男籃也停滯至少10年,臺灣職籃火熱打了三年也瘋了三年,但2023年對日本國家隊兩場練習賽讓我們真正看見自己的不足和落後。

中、日兩場練習賽,中華男籃缺少正牌主控非常致命,王牌主控陳盈駿和第一得分手林庭謙這次移訓都沒有沒有隨隊,戰力、核心、節奏都有很大影響。中華男籃對日本兩場交流賽打出不少細節和漏洞。

中華男籃第一得分手林庭謙沒能隨行赴日打交流賽,對中華隊戰力影響甚大 擷圖自FIBA官方網站

1、控球:除了陳盈駿,中華隊還需要第二號控球,李愷諺並不是正牌控球,林韋翰傷退,中華男籃這套陣容打亞運,控球會是絆腳石。

2、戰術執行:從控球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戰術執行和節奏,日本不管是高位擋拆還是傳切、掩護、開後門,團隊流暢、跑動接應不卡彈,戰術執行力超強,中華男籃兩場交流賽防守端都處於捱打局面。

中華男籃戰術執行力和流暢度一向是中日韓菲這些東亞主要籃球國家中最差,但我們的球員天分、個人能力仍夠水準,如何把團隊、戰術執行力整合到最好,那需要中華籃協和新任總教練桑茂森費心。外籍教練帕克執教、擔任客座技術顧問至少五年,中華男籃在團隊、整合和戰術執行力上幾乎沒有改變和進化。

3、防守:日本男籃防守壓迫性和對位、身體糾纏、對抗性,簡直讓中華隊每個位置都很頭大,這就是現代籃球基礎和國際籃球基本盤,守不住,對抗性不夠,適應力不足,戰術執行力、球技、投籃馬上穿幫。

中華男籃在最基本防守、身體、各種壓迫對抗已經打得非常吃力,戰力七折八扣,防守被動、進攻零星,打不出團隊合作。其實中日實力沒有差那麼大,中華男籃少了主控和第一得分手,防守強度也沒能形成威脅,捱打並不意外。

4、歸化球員阿提諾:阿提諾表現稱職,但他就是一般般歸化球員,他的能力就是如此,缺少攻防統治力,也很難給團隊帶來牽制力和幫助,他只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和本分。

歸化球員阿提諾表現中規中矩,攻防稱職,統治力還需要再提升。 擷圖自FIBA官方網站

這也是爲什麼我一再強調,一般歸化球員都能打出20分、10籃板數據,但真正能帶給中華男籃戰力實質進化,更能成就隊友、提升團隊歸化球員,並不是阿提諾這種球路和類型。

中華男籃需要調整和時間,從觀念要求、改變打法提升防守強度,增加對抗性和適應力,只要主控和第一得分手到位,中華男籃努力防守可以打出更好團隊,拉近與日本差距。

中華女籃落後的已經不只是球技、觀念和團隊,從教練到球隊、協會、球員都得有全面性覺醒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