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整改石斑 「讓政治難幹預」

大陸海關總署昨宣佈即日起恢復臺灣地區石斑魚輸陸,消息一出後,石斑魚進貨成本立即被拉高。記者林澔一/攝影

「我告訴漁民這裡面有政治,但你要做到讓政治對你也沒話可說。」目前人還在北京的臺灣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理事長黃一成,是這次石斑魚能重新解禁的關鍵人物。本身也從事石斑魚養殖的他,爲了重新打開大陸市場,過去一年半時間,從魚池管理到生產履歷、藥物殘留等進行改革,提出完整整改計劃,最後終獲大陸認同。

對於漁業署表示要了解業者「特殊性」,他表示,他自掏腰包做對的事,「不怕指指點點」。

臺灣石斑魚外銷九成銷往大陸,去年六月遭到大陸以多次查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藥而暫停進口,重創市場。期間,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中華華夏農經協會理事長蘇清泉以及黃一成積極指導臺灣業者進行整改,帶着臺灣業者實際赴陸參訪。

蘇清泉說,臺灣石斑多次檢出禁藥而被暫停,漁民都很惶恐,他請專家從魚苗、生產履歷、養殖池登記到藥物殘留檢驗,提出完整報告,多次往返大陸協商,陸方也釋出善意,整個過程紮紮實實,並非政治因素,外界不該再說是政治打壓及意識形態。

蘇清泉說,石斑整改須從小的魚苗開始追蹤生產履歷,從養殖池到儲存池到運搬及船隻,每一項都要檢驗提出完整報告,過程非常辛苦,「團隊一整年進進出出,政府看衰,看我們沒有能力」,協商過程中也曾被陸方打回票,他舉例以藥物濃度,每一關都須檢驗通過,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不及格。

黃一成也說,如今他們已經做到每一個養殖環節都可追蹤溯源,這是過去所沒有做的改革,才終獲對岸認同。

當初石斑魚遭禁,黃一成說,裡面有政治問題,但他也告訴漁民,就是要做到「連政治也沒有理由可以干預」,而協會除了協助推廣,更重要的是也替業者把關,在出口前做好檢疫等,確保銷陸品質。

至於爲何只有七家,蘇清泉表示,是因當時僅有十幾家業者較有意願進行整改,從大陸國臺辦、海關總署等單位都要看檢驗報告,「這是用心及想做的漁民付出的努力成果」,將來還有第二批第三批,也有養殖業者看到陸方公佈訊息也想要加入整改,日後也會協助輔導。黃一成也說,後續還會陸續增加。

這次也獲得銷陸的屏東業者蔣坤龍說,去年隨團前往大陸協商,得知陸方希望提供產銷履歷和強化養殖管理證明,這些臺灣也有在做,漁業署近日正辦理養殖業外銷合格證明申請,需產銷履歷認證和符合養殖管理規範,建議有意輸陸的臺灣養殖業者參加,希望更多同業可以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