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變慢!海嘯監測系統規模縮減 氣象署長:經費不足

氣象署長程家平(左一)赴立院交通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蔡亞樺攝)

日本311地震引發海嘯,造成嚴重災害,中央氣象署鑑於此推動「臺灣南部海域地震與海嘯海底監測系統建置計劃」,原定今年完成鋪設800公海纜、6座海底觀測站,爭取更多預警時間,但該計劃不僅延後3年完成,鋪設海纜縮爲200公里及3座觀測站,立委質疑預警功效減損,氣象署長程家平坦言,因爲經費不足,不得已而爲的措施。

交通部首長率氣象署官員今(18)日上午赴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業務報告,程家平指出,今年臺風季起,參考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強化侵襲機率預報,提供「暴風圈最早抵達時間預估資訊」,並試辦「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提供更多細緻風力資訊,給各縣市政府制定停班課相關決策。

程家平提到,強化馬尼拉海溝的地震與海嘯即時監測,原期程2021年到今年設置800公里海纜、6座海底觀測站,對南部外海地震可提供10到20秒的地震預警時間、30至60分鐘的海嘯預警時間,經兩次修正,調整爲2028年完成200公里海纜及3座觀測站,地震預警約14秒、海嘯預警約30分鐘的應變時間。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說,日本福島地震對臺灣有很大啓示作用,經過10多年努力,國家警報對於國人有一定重要功能,馬尼拉海溝對於臺灣西南部是重要預警,但碰到疫情影響、物價波漲及數位通訊技術演進,讓成本增加,原本800公里縮減爲200公里,6座觀測站只剩3座觀測站。

程家平坦言,的確是不得已而爲的措施,因爲經費不足包括國際物價調整,過去流標8次,整個計劃經過兩次修改報行政院覈定。李昆澤質疑,800公里變成200公里、觀測站減少,是否有足夠應變面對地震或海嘯,可以提供民衆即時的國家警報嗎?預警功效可能減損。

程家平表示,以200公里海纜及3座觀測站,地震預警時間約14秒,減少10秒,海嘯預警減少更多、約減少30分鐘,需要靠防災系統動員。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則說,會評估檢討,未來有機會找更多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