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工業局生技小聚 資誠提供產業界意見

陳佩利指出,生技醫藥條例前身爲「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生技新藥條例)」,於2007年頒佈至今,透過租稅優惠爲臺灣生醫產業挹注創新能量,引領高附加價值之生醫產品發展。

依照經濟部統計,截至2022年1月底,已有166家公司及438項產品通過生技新藥條例資格審定,其中超過53項產品已獲得國內外醫藥主管機關上市許可,更帶動民間生醫投資成長,以2021年度爲例,生技新藥公司獲得投資金額約139.2億臺幣。

本次生技醫藥條例修正,陳佩利指出,其宗旨在推動更加全面的研發、資金、機械設備抵減優惠,鼓勵生醫產業跨域合作,並提高製造能量,未來預計持續研擬相關推動策略及完善審查體系,促進從疾病治療朝向疾病預防、診斷預測及數位科技之產品的開發及上市。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指出,生技醫藥條例在原有的新藥、高風險醫材等產品之上,納入更多先進醫療產品,勢必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如新增數位醫療,憑藉臺灣ICT資通訊科技與半導體產業優勢,與健保資料庫進行鏈結,以在國際嶄露頭角。而具有策略性意義的P4學名藥,以及扮演新冠防疫關鍵的mRNA核酸藥物技術,未來都有可能納入,強化臺灣生醫領域的技術及設備能力,吸引更多國際大廠合作,造福羣衆並打入全球市場。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醫產業負責人林玉寬指出,生技醫藥條例給予業者多種投資抵減之方式,本次修法有六大重點,包括擴大適用範圍引導產業調整成「研發與代工製造並重」、修訂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抵減率由原來35%調降爲25%)、導入員工獎酬技術投資孰低課稅精神。

另還有新增生技天使投資人條款(個人以現金投資未上市櫃生技醫藥公司同一年度達100萬元,且持有股票達3年,可自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新增未上市櫃或設立未滿10年上市櫃CDMO公司爲投資對象,同時也新增機械設備投資抵減(支出達1,000萬元~10億元者,可選擇按當年度支出金額5%或分三年抵減3%)。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黃文利指出,本次新增個人股東投抵,提高個人投資生醫產業誘因,可能導引低利率環境下民間資金流入生醫產業。然而,就股東身份屬個人或法人,以及被投資之生技醫藥公司業務系屬研發製造、或受託開發製造,而有不同限制。黃文利建議,生技醫藥公司與投資人,須注意不同條件下租稅優惠之適用,以擴大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