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兩家券商挨罰!

歲末年關,監管也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集中釋放一波罰單。

2月8日下午,中國證監會網站公佈了兩份針對證券公司債權融資業務的罰單,針對債券承攬、承做、承銷乃至受託管理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幾種問題,進行了重點關注——兩家券商一家被採取責令改正措施,另一家則被出具了警示函。

據Wind數據統計,2023年度證券公司合共承銷債券數量爲36278只,同比增加26.11%;總承銷金額高達13.51萬億元,同比增長26.51%。面對市場不斷增長的發債融資需求,監管部門也在持續關注券商債權融資業務的執業合規。

承銷盡調被指不規範

根據公告,經查,證監會發現申萬宏源證券存在兩項違規行爲。

一是承銷盡調不規範,部分項目未對可能影響發行人償債能力的事項進行充分關注和核查;

二是受託管理履職盡責不到位,個別項目未對存續期影響發行人償債能力事項進行跟蹤並及時分析影響。

證監會認爲,上述情形違反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80號)和《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故決定對該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可見申萬宏源證券此次被罰,主要涉及的是部分公司債發行項目和資產證券化項目。

該公司在2023年半年報中提到,在債券發行市場呈現“前冷後暖”的總體格局下,公司債權融資業務行業排名穩定,市場影響力進一步增加。報告期內公司債券全口徑(公司債+金融債+企業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共計發行債券277只,主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6,較2022年同期上升5位;主承銷規模人民幣1280.99億元,主承銷規模行業排名第7,較2022年同期上升1位。

發行利率掛鉤承銷費用

同一時間,平安證券則被證監會指出,其在債券發行定價過程中,存在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爲,個別項目債券發行利率與承銷費用掛鉤;以及個別債券項目盡調不完整,關鍵要素獲取不充分。

證監會指出,上述情形違反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13號)《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80號)的有關規定,因此決定對該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在債權融資越發內卷的背景下,“白菜價”承攬已然成爲業內普遍詬病的一大現象。而早在2022年4月,中證協就曾在修訂《公司債券承銷業務規範》時特別新增了:承銷機構不得將發行價格或利率與承銷費用直接掛鉤,不得以明顯低於行業定價水平等不正當競爭方式招攬業務等規則。

2023年10月20日修訂發佈並生效《公司債券承銷業務規則》也提到,承銷機構在公司債券承銷各環節均不得承諾發行價格或利率,不得將發行價格或利率與承銷費用直接或間接掛鉤,不得承諾以包銷以外的方式購買公司債券。在確定公司債券承銷費用時,不得以明顯低於行業定價水平等不正當競爭方式招攬業務。

支持民企用好債券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斷規範債券市場發行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想方設法鼓勵民營企業用好債權融資工具,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近日,上交所和全國工商聯聯合舉辦了支持民企債券融資專題培訓會,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用好上交所債券市場。據介紹,上交所近年來持續加強民企融資服務,不僅支持頭部和重點民企債券融資,也聚焦並及時迴應廣大中小微民企融資需求,爲民營企業債券發行注入新活力。

2015年以來,民營企業在上交所市場累計發行債券約1.6萬億元,佔全市場民企債券融資規模的46%,吉利集團、小米集團、特變電工等行業龍頭民營企業均在上交所成功發行債券融資。2023年,上交所產業類民營企業公司債券申報合計844億元,同比增長41%。

據瞭解,爲支持民企債券融資,上交所創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和機制,從制度上爲民企債券融資提供“肥沃土壤”。例如大力發展科創債,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及有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民營企業;優化知名成熟發行人制度,將更多民營企業中的“行業龍頭”“隱形冠軍”納入名單;推出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體現債券市場普惠成果等。

責編:汪雲鵬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