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拍沒法管 只能道德勸說

「誘拍」一直是保育界的爭議難題,由於法令規範模糊,因此僅能透過道德勸說,圖爲黑面琵鷺。(臺南政府農業局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誘拍」一直是保育界的爭議難題,從餵食、擺設樹枝、修剪樹枝、播放鳥音等,方式五花八門,甚至可謂「日新月異」。部分保育人士認爲,誘拍不僅影響鳥類,導致鳥類遭驚擾,出現棄巢或孵化失敗等問題嚴重者甚至可能衝擊整個生態環境,然而,因目前法令規範模糊,讓各地野鳥學會都相當無奈,只能道德勸說。

事實上,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民衆不得騷擾、虐待保育類動物、野生動物。但由於在自然環境中置放食物,或是播放鳥音吸引野鳥前來,雖會對野生動物產生影響,但影響程度不一,很難斷定是否構成騷擾或虐待,因此多年來「誘拍」行爲處於「灰色地帶」,讓不少鳥友趨之若鶩、鋌而走險。

臺南野鳥學會總幹事林岱瑢認爲,國外拍攝生態紀錄片、或是拍攝鳥類照片時,也確實會使用「誘拍」等方式,但國外的生態界採取相當多的因應措施,例如:人數管制距離限制、掩蔽等,「基本上要讓鳥類完全看不到人。」林岱瑢坦言,但目前臺灣多數的誘拍是「人鳥大戰」,在非常近的距離下驚動鳥類。

林岱瑢認爲,要杜絕「誘拍」,地方政府也要協同出力。她以桃園市爲例,今年5月,桃園大溪出現珍稀保育類八色蹤影,引發賞鳥者蜂擁而至,但桃園市政府農業局就主動與桃園野鳥學會合作,在現場拉起封鎖線,甚至部署警力巡邏,讓八色鳥安心求偶、育雛。

林岱瑢說,地方政府可研擬自治條例,或是橫向聯繫鳥會警方,在現場畫設觀賞區,或是派人力巡邏、勸導,避免誘拍。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則表示,目前已與臺南鳥會等團體密切合作,也與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機關聯繫,加派志工巡邏重要鳥類的覓食區、棲息地宣導禁止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