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歸不得? 大龍峒社宅挨批 議員:身障者難自行進出大門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陳怡君質疑,大龍峒社宅近年來持續設置無障礙設施,包含廁所及電梯都已完備,但最基礎的「大門」卻讓乘坐輪椅的身障者無法自理。(陳怡君辦公室提供/丁上程臺北傳真)

臺北市議會工務委員會11日上午進行都發局專案報告,會中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陳怡君表示,由北市住都中心委管的大龍峒社宅,雖然內部針對電梯、廁所等公共設施設置了無障礙空間,但社宅的大門卻讓乘坐輪椅的身障者無法自由進出,都得靠管理員開關門。陳怡君指出,當管理員不在時,身障者就只能在門口枯等,質疑住都中心並未積極改善大門問題。對此住都中心方面表示,目前會先請物業及保全人員協助進出不便者,相關設備在評估完成後,也會盡快進行改善工程。

陳怡君表示,大龍峒社宅最早期是中繼宅,後來改成社會住宅後,市府也知悉身障者的需求,於是在大龍峒社宅內的公共廁所及電梯都改成爲友善設施,電梯設有身障按鈕之外,就連廁所的門也有符合身障者身高所使用的按鈕,方便身障朋友如廁,但諷刺的是市府改了大門內的無障礙電梯,卻無法改善大門。

陳怡君說,輪椅族身障者每次要進出大門時,因爲門口缺少無障礙設計,所以每次都必須靠管理員開門,有時候管理員暫離,身障者就必須在門口等待,沒有無障礙設計的門口讓他每次要回家內心都很忐忑及尷尬,也不好每次都麻煩管理員,因此希望市府能多重視無障礙設施的需求。陳怡君表示,她會勘近二個月,關於大龍峒社宅的大門沒有無障礙施設,市府不積極改善,把責任推給廠商,說好要想辦法改善設計的誠意隨着時間一點一滴消失了。

住都中心代理執行長羅世譽表示,大龍峒社宅在興建的時候,並沒有相關無障礙空間的規劃,現階段主要的問題是門扇的寬度不足以改設計爲電動門,且會影響原有的開關門功能,因此會持續尋求精進的方式,現階段還沒改善之前,透過人員服務的方式先做處理,之後找到解決方案就會盡速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