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誌不忘 澳洲駐臺協會在金瓜石追思盟軍戰俘

金瓜石戰俘紀念公園的紀念牆,將戰俘的名字與國籍羅列出來,牆底下寫着「自由並不是免費」。(相片提供/許和鈞)

臺灣北部在過去有豐富的金礦與銅礦,金瓜石的地名也由於而來,但是這些礦藏卻也是二戰期間最惡名昭彰的死亡戰俘營,許多戰俘就沒能盼到盟軍戰勝的那一天而客死臺灣。今年11月12日,新北市金瓜石盟軍戰俘紀念公園進行追思與獻花,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Michael Hurst)與衆多遺族代表都特別強調歷史傷痕可以隨時間撫平,但將永遠記得。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本帝國以迅雷之勢橫掃東南亞,佔領菲律賓、關島、馬來亞、印尼、紐幾內亞島,兵鋒直指澳洲北部,也在這段期間俘獲大量英美戰俘,日本將這些戰俘視爲奴隸,強迫他們到日本佔領區做各種苦工,其中當然包括臺灣。據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的調查,臺灣有16處戰俘營,曾容納4350名戰俘,其中金瓜石戰俘營是最惡名昭彰的一座,戰俘在地底悶熱至極的環境下工作超過12小時,悶熱的高溫達到40多度,再健壯的人待上幾日就會虛弱。再加上缺乏食物與醫療,造成大量戰俘的死亡,據說日本在自知即將戰敗之際,還打算在盟軍尚未登陸臺灣前,早一步把所有戰俘都殺死,所幸盟軍投下原子彈日本投降,解救才終於到來。大約有1千5百名戰俘終於重得自由,但是最早(1942年10月)一批送到金瓜石戰俘523名當中,只有89名戰俘活着看到戰爭結束,存活率只有1成7。

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他20年來積極尋找這段歷史。(相片提供/許和鈞)

許多存活戰俘在戰後積極努力保留這段歷史,終於在1997年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成立,建立了金瓜石戰俘紀念公園,並且每年以「11月第2個星期天」進行紀念儀式,今年的儀式有澳洲辦事處代表雷家琪(Catherine Raper)女士、退撫會張志範將軍、退伍軍人協會理事助理宋海笙,以及戰俘後人代表致詞,強調戰俘的故事也是二戰歷史的一部份,同樣是因爲自由與公理而犠牲的,所以他們也不該被遺忘,而他們所遭受的待遇更是歷史的傷痕,傷痕可以撫平,但是要永遠記得,就如同紀念碑所寫的「自由並非免費」(Freedom is not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