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贏基金劉星宇:做絕對收益的幾個心得

文/ 王媛媛、王志高

隨着近年來市場的持續震盪、投資者越來越難獲得“美好”的投資獲得感,各方對於如何才能做出真正且可持續的“絕對收益”討論頗多。

近日,在與永贏基金絕對收益投資部負責人劉星宇分享了諸多關於基金產品如何做絕對收益的心得。

劉星宇擁有十年證券從業經驗,哥大碩士畢業後即加入交行,曾任交銀理財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據劉星宇稱,在交銀任職期間,多年理財產品管理經驗所形成的絕對收益思路,已經成爲了一種肌肉記憶。這段經歷使得她將“安全穩健是第一要務”這句話作爲自己的投資信仰。

根據wind數據顯示,劉星宇在管基金產品歷史業績優、回撤小,其低波固收+代表作永贏添添欣A自去年3月7日任職以來截至一季度末,累計回報3.86%,排名偏債混同類前5%(63/1274)。(以上數據均截至2024/3/31,數據來源Wind,同類爲偏債混合型基金,同期業績比較基準表現爲1.34%。)

清晰的預期收益目標達成路徑

債券投資出身的絕對收益基金經理,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劉星宇稱,絕對收益團隊的投資信仰,不希望去押風格、押賽道,也不希望把一個基金經理框在某種固定風格中。產品收益的打造需要依賴整個投研體系和團隊共同執行,將團隊不同成員各自擅長之處彙集到能夠適配不同市場風格的組合中。

“我們希望實現的核心框架,是不在極端情況下暴露更大的敞口,這是建立組合時會重點去規避的。我覺得這可能也同做債的基金經理有些類似,就是不會在特別擁擠或明顯感覺到過熱的板塊繼續去追高,這可能是我投資上比較大的一個區別點。”劉星宇稱。

在做絕對收益產品時,劉星宇有着清晰的預期收益目標達成路徑。

劉星宇稱,“‘預期收益目標 ’其實是圍繞絕對收益概念展開的。可能以前大家對於絕對收益的認知,認爲它一定是一個說好3%收益就是3%,或者說好5%就是5%這樣的一個認知,這個思路是不準確的。因爲市場上報價式的理財產品已經沒有了,沒有人能夠承諾收益。但是我們大致能知道產品的風險收益區間,以及收益的來源分別是什麼,然後力爭把該賺的錢賺到,落袋爲安。”

比如對於債券來講,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票息,另一方面就是在合適的時間點,把握好久期、曲線結構等。每一分錢其實都有來源,所謂的絕對收益思路,更多地是要去思考每類資產大概能賺什麼樣的錢、每類資產需要配置多少倉位去博取對應的收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看錯了,要有對應的止損機制,以及對衝的資產備選,以求這部分倉位不要給組合造成大的虧損。

所以在日常投資中,劉星宇更多地是做跨資產的比較,把更多的頭寸集中在能賺到更多錢的資產上面。因此,對每一類資產的跟蹤、今年能賺到的錢、後續可能賺哪一部分錢的跟蹤,就尤爲重要。永贏基金在這一方面的系統建設非常完善,尤其是永贏明鏡風險管理系統,能展示出來例如久期賺到了多少錢、槓桿在票息上大致賺了多少錢,這些拆分非常清楚,真正實現賺到的每一分錢的來源都清清楚楚。以及絕對收益團隊的“萬象”固收+系統,可基於宏觀數據構建不同維度的宏觀指標,並根據各資產和各行業風格的歷史統計規律,輔助基金經理判斷當前資產和行業的配置建議。在個券的跟蹤上,可藉助牽星固收投研管理系統,不僅能夠全程監控債券風險,還可以從擇時和擇券兩個角度輔助把握市場的貝塔和阿爾法收益。

把握好大類資產的相關性及關鍵時點

目前劉星宇正在發行的新產品永贏悅享債券,將採用紅利低波固收+策略,將在精選中高等級信用債基礎上,通過紅利低波選股策略,力爭穩定超額收益。

劉星宇表示,首先,紅利策略非常適合做固收+底倉,核心點在於它與債券資產的負相關性長期看是有效的。對於固收+產品而言,利用好股債之間的相關性,是控制波動、獲取穩健收益的一大關鍵。

劉星宇稱,就固收+的品類來講,最重要的還是應該不忘初心。爲什麼要把股債這兩類資產搭配起來,也是希望債券跌的時候,股票能夠漲一漲,把債券虧損對衝掉;債券好的時候股票能夠少跌一點,至少通過債券的票息、資本利得,能夠扛住股票的回撤。

而紅利策略是整個股票策略裡面,跟債券負相關性最強的板塊之一,所以它是在大類資產和策略上面非常適合跟債券搭配起來的一個品種。

對於公募基金做絕對收益來說,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可投資資產類別的限制相對於理財更加嚴格。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基金經理做絕對收益的思路都值得深究。

劉星宇稱,更多的是把握好關鍵時點大類資產貝塔的切換。這也是我來到公募基金後,所管理產品展現的一致特徵——即“固收+”的產品會做倉位的擇時,而且會盡量提高勝率去做。

在劉星宇看來,她管理產品的收益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關鍵節點大類資產配置結構,這部分能貢獻產品大部分收益;二是smart Beta,來源於重點行業和板塊的傾斜配置,即橫向挑選相對佔優的板塊;三是Alpha,來源於嚴控風險下分散化投資的個券貢獻。這三者大致是7-2-1的比例。

在今年2月,劉星宇就提到,“站在當下,其實這個時點就比較關鍵,債券從去年到今年幾乎沒有出現比較大幅的調整,雖然去年8月份出現過一次,但是調整幅度不深,個券可能就三四十個bp的調整。從整體曲線來講,調整的幅度並不深。但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收益率加速下行,到今年年初都積累了比較多的浮盈。其實做固收+的基金經理這個時候就要思考組合要不要繼續拉長久期,或者是再把久期頂到市場偏高的位置。對於我的框架而言,就會相對偏謹慎的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爲固收+的核心點在於,要在固收上面去做加號,做這種偏穩健類的產品,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底子,你必須得把它做好。”再從後邊債市的調整看,這種謹慎的思路是對的。

關於“止盈”:

不賺最後一段迷人但危險的錢

要做好絕對收益,另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就是對於特定資產的“止盈”。

在劉星宇看來,可能每天都會面臨前期的預測在未來一兩天的時間裡失效的情況。也許預期未來會跌,然後及時止盈,實際上反而後面幾天一直還在上漲,這個時候需要去判斷原因,到底是偶然的巧合,還是自己的判斷失誤。如果是失誤,並且可能接下來一段時間這種情況還會持續,那麼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倉位,去進行買入操作。

關於止盈這一問題,在絕對收益思路的指導下,她要去看當下是否估值比較貴或者是否交易比較擁擠,如果判斷現在的資產價格上漲可能是最後一段的錢,那麼就傾向於不做了,即在一些關鍵節點,不要去覬覦最後一段迷人但又風險相對比較大的錢。

比如“如果產品對應的保護已經到了較低的位置,那麼更傾向於把流動性相對欠缺,但是現在信用利差保護又比較薄弱的一部分個券先賣掉,先把已經實現的收益兌現,即使這部分還可能上漲或者下降,但它對於整個產品的影響都不太大。因爲在絕對收益的角度,就是儘可能的把該賺到的錢給賺到,也就是常說的落袋爲安。”劉星宇稱。

注: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推介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