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陪伴偏鄉孩童 「待用課程」將8年曆程化作文字出版
臺灣待用課程協會自2015年起以藝術課程陪伴孩童,誘導潛藏天份,培養未來競爭力,今年適逢8年之際,協會將期間完成2600多堂課程的歷程出版成書《藝術陪伴》,透過文字向民衆分享孩童的無限潛能。(羅亦晽攝)
臺灣待用課程協會自2015年起以藝術課程陪伴孩童,誘導潛藏天份,培養未來競爭力,今年適逢8年之際,協會將期間完成2600多堂課程的歷程出版成書《藝術陪伴》,透過文字向民衆分享孩童的無限潛能。(羅亦晽攝)
專門送愛到偏鄉的臺灣待用課程協會,自2015年起以藝術課程陪伴孩童,誘導潛藏天份,培養未來競爭力,協會今年趁8歲之際,將期間完成2600多堂課程間的歷程出版成書《藝術陪伴》,並選在花蓮首間與其合作的北濱國小發表,透過文字向民衆分享孩童的無限潛能。
臺灣待用課程協會今在北濱國小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課程師資、認養者、陪伴學校及對象等人,共同見證新書《藝術陪伴》,分享陪伴與被陪伴的過程。
臺灣待用課程協會共同創辦人陳欣婷坦言,偏鄉與弱勢孩童面對家庭相關問題時,成長曆程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待用課程開辦8年來,藉由2612堂課程,以藝術媒材、創作及生命能量支持且深度陪伴孩童們,以啓發其潛藏的天份,踏上療愈自己的創作旅程。
陳欣婷說,《藝術陪伴》是與資深媒體人袁青一同創作,透過他中性的視角,用文字書寫偏鄉部落師長給予待用課程的回饋,能成功出版,真的很感動。
北濱國小是花蓮首間與臺灣待用課程協會合作的學校,當時的校長周春玉因緣際會得知待用課程的內容,便與協會聯繫,透過藝術元素讓孩童的生命中充滿美感。
周春玉說,北濱國小屬於花蓮市區邊陲學校,資源較他校少,由於待用課程內容多元,包含戲劇、繪畫等,且孩子透過老師的引導後,相當融入學習,甚至有些孩童更因此找到目標,肯定自己,對偏鄉學童來說十分重要。
花蓮豐濱部落45度角畫家金根鴻,年少時因車禍全身癱瘓,只有脖子與手腕可動,熱愛畫畫的他,在「待用課程協會」老師細心陪伴下,用嘴巴彩繪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不僅舉辦多場畫展並義賣回饋,還當起老師,教導雙手殘障的徒弟,他今天也到現場分享他創作的歷程。
陳欣婷說,「待用課程」概念源自義大利的待用咖啡,待用課程是讓有能力的人購買課程,並將上課的權利留給有需要的偏鄉孩子,目前課程包括舞蹈、繪本、花藝、彩繪、戲劇、舞蹈療育等,花蓮地區的陪伴學校則有花蓮新城禪光育幼院、光華國小、北濱國小、壽豐國小及明裡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