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健康論壇/臺灣健康指數落後日韓 大家醫計畫起跑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進行專題演講。記者曾原信/攝影

根據調查,臺灣醫療照護指數連六年、十二次評比蟬聯世界第一,但沒有反映在國人健康表現,專家指出,臺灣不僅平均餘命、新生兒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癌症存活率或心肌梗塞住院後死亡率均落後日、韓、新加坡等國,連慢性病照護也有待加強。對此,健保署今年搭配智慧科技,推出大家醫整合照護計劃等三項政策,盼藉由全人全程照護,提升國民健康。

以二○一一年至二○一九年各疾病標準化死亡率變化爲例,臺灣惡性腫瘤下降百分之八點二,韓國降幅百分之廿點四;心臟病臺灣下降百分之九、韓國降百分之十六點三;腦血管疾病臺灣下降百分之十四點九、韓國降四十點一。短短八年,韓國健康指標表現亮眼都超車臺灣。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強調,醫療支出合理成長是「投資」不是「成本」,在同樣保險制度下的國家或地區,醫療支出佔GDP愈高,健康指標愈好。但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兩者關係未必成正比,如美國醫療支出最高,預期壽命卻較短,日本醫療支出爲平均值,預期壽命最長,臺灣醫療支出略低平均,壽命卻較長,顯示與其一味增加醫療支出,不如將錢花在刀口上。

二○一九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顯示,癌症與三高導致的疾病,是臺灣最主要造成死亡與失能的病因。因此,健保署針對慢性病推出大家醫整合照護計劃,結合預防保健、代謝症候羣、癌篩等,導入價值支付,建立以人爲中心的健康照護模式。

同時透過臨牀端上傳雲端的數據,計算民衆未來罹病及合併症風險,依住院率、死亡率、醫療費用等,將風險分爲六級,再依風險等級分流至不同醫療機構照護。石崇良表示,民衆可透過健康存摺瞭解自己的疾病風險,同時也能檢視醫療機構照護適當與否,風險降低時給予照護的醫療院所獎勵,反之則及時改善、轉診。此計劃預計從糖尿病及腎臟病開始。

另外,健保署同步推行遠距醫療給付計劃、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劃2.0,預計七月一日起試辦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劃,減少個案因肺炎、尿路感染及軟組織感染急症住院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