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健康論壇/搶救護理大作戰 打造友善職場

從新冠疫情後,護理人員短缺各國皆如此,行政院祭出十二項政策留人,衛福部的加薪政策初起奏效。不過,對於今年三月起實施的三班護病比,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直言,「真的有困難」,實際上,十年資歷的護理人力不少人因家庭因素暫離,未來須打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及彈性的勞動條件,纔有辧法留住人才。

護理人員出走已成各醫院最大危機。郭昭宏指出,造成人力流動的四大因素爲薪資、工作價值、社會地位和生活平衡,雖然每年都有約五千名護理師投入,但同時也有資深的護理師離場,她們有時是因家庭因素不得不暫時離開職場。

因此,郭昭宏認爲,必須從薪資架構、勞動條件與彈性工時等就業策略開始着手,且因應超高齡社會及少子化,預先盤點職能缺口,並因應可能的退休潮,儲備部門專業人才;並設計回力鏢計劃,吸引護理人力迴流。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爲,人員流失以及急診和開刀等候時間拉長與醫療投資不足有關;今年正是改變元年,透過加薪等方式,護理人員離開的現象已有止血,新光醫院下半年預計有逾九十位護理師報到,此時應對醫護加碼投資,未來纔有更好的醫療健康照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指出,長庚護理人力的流失相對好一些,每年會幫員工加薪百分之三到四,提撥四十七億的年終獎金,保障待遇讓員工離職率較低;也曾經爲了留住基隆院區的小兒科醫師,結合社區研究,不只提高醫療人員的成就感,也協助升等,成功留下人才。

提高待遇及成就感都是手段之一,各醫院也想盡辧法留人,天晟醫院院長鄭貴麟指出,照顧全家人是將人才留在家鄉的好方法,同時利用數位工具簡化工作流程,以桃園肺癌篩檢爲例,民衆先利用APP填寫資料確認自己是否爲篩檢對象,醫院再掃其QR-CODE就能排檢,效率提高也減輕個管師的工作壓力。

另外,臺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張朝凱認爲,日前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醫預法),也是營造醫病友善對話平臺,減少醫療糾紛訴訟案,都能讓醫療環境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