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抗氣候變遷 關係惡化不該影響與陸合作
英國智庫學者指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成敗的關鍵因素。(示意圖/shutterstock)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下月底召開。英國智庫學者指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成敗的關鍵因素,由於事涉廣大公共利益,整體關係惡化仍不該影響西方與中國的相關合作。
學者預測,中國可能會在本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宣佈新的、具十足野心的行動願景。
COP 26定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將討論如何達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承諾,確保全球氣溫上升低於攝氏2度並努力達成低於1.5℃、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等。
主席國英國爲讓儘可能多的國家代表與會,近日宣佈對來自疫情高風險「紅區」國家的與會者提供防疫旅館費用補助及免費疫苗。儘管國際間有非政府組織考量疫情呼籲再次延後舉辦,英國政府目前以實體形式在表定日期舉行COP 26的決心未見鬆動跡象。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7日舉行COP 26媒體簡報會。與會研究員之一貝茲(Peter Betts)有超過20年的環境政策相關經驗,曾擔任英國及歐盟的主要氣候談判代表長達6年。
COP 26的重點議題包括鼓勵各國制定更有野心的減少碳排放「國家自定貢獻值」(NDC),以及推動落實有效的氣候金融措施。貝茲指出,有別於已開發國家紛紛提出宏願,開發中國家在擬定NDC相對保守;此外,中國、印度等國尚未明確表態,其中以碳排量佔全球總量近30%的中國最關鍵。
不少開發中國家不滿自己既被要求承擔應對氣候變遷的義務,同時又被迫與開發程度更低的國家爭搶融資,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無法取得足夠疫苗對抗疫情,開發中國家更是不滿。
貝茲指出,已開發國家早在12年前即承諾在2020年以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助較窮國,以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目前雖然包括英國、美國等主要資助國曾宣告將加倍贊助,但實際捐出的金額仍遠遠不夠。
聯合國大會14日開議。貝茲提到,可觀察中國屆時是否宣佈新的NDC,以及美國是否提出新的氣候金融措施。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促進永續諮詢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專家李永怡(SDR)指出,提出實際可行的方案和期望值、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對維持國際行動動能十分重要。
她說,對於中國遲未提出新的行動願景,一個樂觀的解讀是中方極具野心,但得等「大老闆」在適當時機對外作相關宣佈,一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聯大會議宣告將致力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目標,出乎外界意料。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及英國COP 26主席夏瑪(Alok Sharma)近日陸續訪問中國,尋求中國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更積極與國際合作。不過,中國外長王毅與凱瑞視訊會晤時警告,美中劍拔弩張恐殃及氣候合作。凱瑞告訴中方,氣候變遷不是意識形態議題,也不是地緣戰略武器。
對於中央社記者詢問,國際社會該如何避免在氣候議題上遭北京政治挾持,李永怡表示,當各界企圖解決涉及公共利益的問題時,所有人都受制於其他每一個人的行動,這個道理適用中國及其他所有國家,因此最優先目標終究仍是各方透過合作促進實質成果。
貝茲迴應,中國與西方的關係確實惡化,但這不該影響雙方合作應對氣候變遷。他指出,西方應試圖說服中方,與國際合作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並引導中國採取正確行動;中國也是氣候變遷的受害者,7月爆發的河南水患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