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友善環境 民團盼政府重視通用設計 學者:投入資源仍不夠

新北通學巷分爲5型,不少學校屬「通學管制型」、「科技輔助型」,上下學時段車輛禁入。記者侯永全/攝影

通學安全是人本交通的核心,民團建議政府要正視「通用設計」纔有解,學者認爲,政府投入資源不夠,民衆遵守交通觀念仍需加強。新北交通局說明,不只關注國小學童行的安全,也針對國高中生規畫適合搭公車或騎單車的通學路線,關照不同族羣需求。

臺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主張,道路對兒童、親子友善,纔會對社會所有族羣都友善,政府須真正重視「通用設計」,交通安全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認爲,通用設計是人本交通一環,重點是如何施工,很多人行道連行人走路、輪椅寬度都做不到,若車道瘦身,可能招致汽機車駕駛反彈,校方、地方都要多溝通,當愈來愈多家長願意讓孩童步行上學,就能成爲改變接送文化的契機。

張勝雄提到,大家看到問題出現了,就應該找資源做改善,例如臺灣行人相關經費一年編列400億仍偏少。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退休副教授黃臺生主張,通用設計不是最大問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愈來愈重視學校周邊安全議題,定期蒐集事故資料作分析,掌握民衆對交通安全的習慣纔是根本。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系主任鄭永祥說,通學巷碰上有車闖入是個問題,建議短期是透過通學廊道,讓孩童有人行道可走;中期必須思考,居民要通過是因停車需求,若有停車場解決,就能降低通行頻率;長期來看,蘿蔔、棒子兩者都需要,包含減速墊、彎曲路段等作法,並配合執法,增加民衆違規代價,才能產生警惕。

新北市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長林碧芬分享,新北通學巷針對不同族羣有不同重點,新北211所國小通學巷陸續改善完成,去年起接續檢視國高中通學巷,有別於國小,國高中學生也適合搭公車、騎單車,會從候車亭、公車路線、自行車路線等設計全面檢討。

新北通學巷分爲5型,「基本型」要件包含當心校園周邊學童標誌、彩色鋪面、反光貼紙等,是所有通學巷都有的必要條件。其他4型依據當地條件及需求設置,新北有36所學校屬「速度管理型」,通學區有速限標誌;78所學校屬「人行安全型」,完善標線及實體人行道;27所學校屬「通學管制型」,設有管制進出標誌及彩色鋪面;9所學校屬「科技輔助型」,設有科技執法設備及標誌。

如何做到有效的通學巷?林碧芬說,工程面現已儘量加強告示,提醒駕駛留意進入學區,應放慢速度,習慣養成自然,也儘量設置人行道,讓孩童能有安全行走空間,工程、教育及執法等單位攜手合作,才能對症下藥。

新北通學巷分爲5型,不少學校屬「通學管制型」、「科技輔助型」,上下學時段車輛禁入。記者侯永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