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狂悅》劉珒的蕭邦體驗殊勝(周天瑋)

劉珒在21歲的那一年參加第十七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在四輪的比賽中,獲得破紀錄的三次滿分成績,並拿到馬祖卡舞曲最佳演奏獎,同時也獲得波蘭國家廣播電臺舉行的觀衆票選活動最受歡迎獎。(圖/取自活動官網)

劉珒(Kate Liu)可以說是這樣的一位女鋼琴家,她似乎底蘊深厚、慧眼獨具,而且也有那麼一點特立獨行。星期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她舉行的獨奏會,她近乎營造出了一個極其罕見的蕭邦體驗。

首先在她演出前我想要問的,是在世界樂壇上像這樣一個分量的鋼琴家,有誰會去拿兩首蕭邦的夜曲那樣的小品去揭開大型獨奏會的序幕呢?

劉珒的選擇便如此!而且預備一連演出兩首。所以這場獨奏會在未演之前已經引起了一個愛樂者的好奇心。

言其分量,劉珒在21歲的那一年參加第十七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在四輪的比賽中,獲得破紀錄的三次滿分成績,最終奪得第三名。那年的冠軍,是目前在樂壇極爲活躍的趙成珍,可劉珒拿到馬祖卡舞曲最佳演奏獎,同時也獲得波蘭國家廣播電臺舉行的觀衆票選活動最受歡迎獎。

而且她的成就還在於做爲一位女鋼琴家,她跟上了1965年阿格麗希、1970年內田光子、1980年夏巴諾娃和2010年阿芙蒂耶娃的腳步,名列國際蕭邦大賽前三名得主。因此她的地位突出。她的養成背景結合了柯蒂斯和茱莉亞兩個頂級音樂教育的學院功底,師從我十分敬仰的麥克當納教授(Robert Mcdonald)。

這場週日臺北演奏會揭幕之後,你便漸漸發現劉珒的曲目安排獨具慧眼。她對待蕭邦的兩首夜曲(作品37)和四首馬祖卡舞曲(作品30),設計富於巧思,似乎着重於汲取六首曲目的內在邏輯以及情緒結構,於是舞臺上她成功地將它們打造爲一個意念與氛圍持續發展不斷的整體,儼然一氣呵成。猶如兩位摯友對話,倒吃甘蔗,始則平淡,似有若無,點點滴滴,漸入佳境,最後豁然開朗。

連續演出這六首下來,大約40分鐘,藝術家劉珒方纔首度雙手輕輕放下。那一霎時,現場的你便忽然領會她想要傳遞的其實是一個全新的蕭邦體驗。至於是什麼?那或許是一個「花非花,霧非霧」之境。夜曲是,也可以不是夜曲;馬祖卡是,也可以不是馬祖卡。陰柔幽邈,匠心獨運。

隨後演出了兩首敘事曲,進入高潮。劉珒在前面第一個組合的意境基礎上,先由畫入詩,再由詩如散文,演出了蕭邦的F大調第二號敘事曲(作品38),和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作品23)。到了第一號敘事曲,她終於要將故事說個明白,影像層層,歷歷在目。此時她展布了顯然一向令人印象深刻而深獲好評的域幅和爆發力,充分拉開了一個個波瀾壯闊、引人入勝的格局。

這位新加坡出生、已入美籍的青年鋼琴家,年僅30歲,得獎之後淬鍊不俗,在得獎後首度到臺北,解讀、設計並表現出這樣一番的蕭邦境界,在半場音樂會呈現出她獨到而不俗的內在底蘊,其實在世界樂壇各個獨奏會場合,都是極其難得的。

女性鋼琴獨奏家,有極爲外爍耀眼、功力深厚的女王,例如王羽佳,舉世評價甚高。但也有劉珒這樣內斂自持、思路深邃而剛柔相濟的。她的協奏曲演出,我不知道會是如何光景,實在難以想象,但是她的獨奏會,不可錯過。

(作者周天瑋爲法學博士、文化評論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