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實況 將窺見更遙遠與古老的宇宙

攜帶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亞利安5型火箭升空瞬間。(圖/NASA)

完成發射準備的亞利安火箭,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其中。(圖/ESA)

美國航太總署(NASA)與歐洲太空署(ESA)合作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SWT)於美東時間2021 年 12 月 25 日早上8點半(臺北時間晚間8點半)從法屬圭亞那的庫魯太空中心(Guiana Space Centre)發射,現在它已安裝在阿利安5型火箭裡,發射實況請看中天直播:

亞利安5型火箭開啓整流署,韋伯太空望遠鏡進入太空意示圖。(圖/NASA)

耗資100億美元(約2770億新臺幣)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是NASA有史以來最巨大,也是性能最強大的太空科學望遠鏡,它將探測深遠太空,揭示從宇宙大爆炸到外星行星形成等我們尚未明白的宇宙歷史。它也在未來一段時間,接替已服役30年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太空觀測任務,儘管這2具太空望遠鏡的功能不太相同。

40年前,科學家們計劃和設計哈伯太空望遠鏡時,其實當時的天文學家還沒想到宇宙如此宏大與豐富,一方面是宇宙學還是新興學科,二方面是地面望遠鏡有其極限,根本無法看到過於遙遠的宇宙。

哈伯望遠鏡與韋伯望遠鏡的尺寸比較,還有主鏡的大小對比。(圖/NASA)

1995年,幾個天文研究所共同委託哈伯望遠鏡朝向大熊座(Ursa Major)一塊最暗淡無星光的區域進行觀察,原本沒人預料到能發現什麼,結果在100多天的長期重複照相發,發現那塊淡暗的區域,有着成百上千個遙遠星系,這張照片稱爲「哈伯深空領域」(Hubble Ultra Deep Field),被譽爲哈伯望遠鏡最有成就的發現,同時也揭開了對於遙遠宇宙的研究。

哈伯望遠鏡在2003年,對天空最沒有星光的區域,所拍攝到的「哈伯深空」,卻驚人的發現,這個小區域滿是遙遠又老古的星系羣,這也將是韋伯未來的研究重點。(圖/NASA)

然而,哈伯望遠鏡也有它的極限,首先它就坐落在地球上空400公里處,所以它的視野很大一部分被地球遮住,而且哈伯望遠鏡是用來探測可見光和紫外光的,雖然期的星系確實會發出可見光,但由於它們的距離過於遙遠,這些光線會因所謂的紅移,而被拉伸到電磁光譜的紅外部分,它會導致星光過於暗淡,這是哈伯的極限。

很明顯,需要另一個更宏偉的太空天文臺來觀察那些早期的恆星和星系,這也就是韋伯望遠鏡的計劃源起。

爲了彌補哈伯不具備的長波紅外線觀測能力,韋伯從一開始就設定爲紅外線望遠鏡,它能夠收集130 億光年以外,早期恆星和星系的微弱光線。

NASA負責韋伯望遠鏡的科學家蘭迪金布爾(Randy Kimble)說:「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儀器比以前任何太空觀測儀器的性能都要好上10~ 100倍,在其中一些中波紅外波長中,可能有1000倍的優勢。」

科學家預估韋伯望遠鏡的科學任務分爲4個領域:

宇宙「第一道光」:

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早期階段,開始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宇宙。當時的宇宙是一片粒子的海洋(例如電子、質子和中子),直到宇宙冷卻到足以讓這些粒子開始結合時,纔出現了第一道光,也就是第一批恆星的出現。韋伯將要研究如此早期的宇宙時期,它們是怎麼發生的。

星系的集合:

我們今天看到的螺旋星系和橢圓星系,其實是星系在形成後數十億年的演化而來,而 JWST 的目標之一,就是回顧星系是如何演化,我們要依賴韋伯的深宇宙觀測力,收集更多早期星系的外觀。

恆星和原行星系統的誕生:

除了宇宙大歷史以外,JWST也可以研究早期原恆星的生長流程。哈伯望遠鏡有一個經典照片「創生之柱」,是M16鷹星雲的高解析圖,天文學家觀察到恆星創生於氣體雲當中。但是,就哈伯的性能,很難看到內部氣體,因爲太明亮了。對此,JWST 的紅外線眼睛將能夠觀察熱源,包括在這些繭中誕生的恆星。

哈伯望遠鏡拍到的M16鷹星雲中間細節,可看到許多原始恆星的出現,稱爲「創生之柱」,未來韋伯望遠鏡還能看到星雲內部構造,使我們更瞭解恆星的誕生。(圖/NASA)

行星和生命起源:

在過去的十年裡,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包括NASA的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Mission),但是以前只能分辨當地有系外行星,無法有效觀察這些行星的特質。未來JWST將可更深入地觀察這些行星,甚至瞭解行星的大氣成分,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預測哪些行星是否適合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