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缺蛋3月能解?業者爆「老母雞苦撐」真相打臉農委會

近日全臺鬧蛋荒,民怨四起。(資料照,杜宜諳攝)

面對史上最長缺蛋危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23)日指出,擬先從澳洲等地專案進口500萬顆雞蛋,並向加工業者調度雞蛋、冷鏈庫存調節機制,希望在3月初可穩定供蛋。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也預估缺蛋情況,會在3月初有所緩解。對此,品牌蛋業者黃志博認爲,應該會到6月纔會比較穩定,且若要回到以前供需平衡,至少到年底纔有可能。

品牌蛋業者黃志博昨接受《中時新聞網》訪問時指出,若是一般傳統養雞場,雞若受到驚嚇,蛋的產量會減少,平常順利的話產量會到8成,天冷大概降到5至6成。至於農委會說要補助的現代廠,黃志博說是用水簾式的環控,讓環境比較穩定,熱的時候能控制比外面少5、6度;冷的時候也能讓裡面溫度比外面高。

黃志博也提到,臺灣禽流感分兩種,包括病毒性的傳染以及侯鳥型,因臺灣處於候鳥經過的地帶,只要有候鳥糞便,裡面就有可能帶有禽流感的病毒。黃志博也透露,大部分畜牧場會把表面上不好的雞或看起來病懨懨的雞抓出來另外養,若能養活就放回去,若養不活就淘汰,「除非真的發生大規模(禽流感),否則通常不通報」。

因此,黃志博直言,農委會掌握的數字究竟是不是貼近真實,是一大問號。黃志博舉例,若養一萬隻雞,每天能生8成,約8000顆蛋,若天氣不好還有約6成的6000顆蛋,爲了100只雞生病(通報),這6000顆蛋就通通不能交,且雞也會被通通撲殺,因此業者不會馬上去通報,除非等到救不起來纔會去通報,且通報還會有補助。

黃志博也提到,平常母雞生到一個程度就會被淘汰,因爲蛋會越來越大顆、殼會變薄,因此損耗會增加,不過以目前臺灣狀況來說,完全排不到小雞,小雞還要養成中雞,中雞必須拿回去再養一個月,纔會開始生蛋。在缺小雞的狀況下,黃志博直言,若把母雞淘汰,就完全沒有蛋,因此讓母雞撐着繼續生。黃志博強調,老母雞生的蛋經過運輸、撿蛋以及洗選過程都會損耗,若平常損耗10%,老母雞的蛋會損耗20至25%。

至於缺蛋跟蛋價上漲情形會維持多久?黃志博表示,從業者角度來看,短期內要到6月纔可能會比較穩定,因氣候變化,產蛋能量可能恢復一些,再加上政府能進一些種小雞,「6月會開始慢慢恢復」。但整體來說,要完全回到以前供需平衡,黃志博直言「我想到年底應該是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