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智能造、創未來 | 2024科創產業投資峰會圓滿召開

(原標題:硬科技、智能造、創未來 | 2024科創產業投資峰會圓滿召開)

4月11日, 2024科創產業投資峰會——硬科技、智能造、創未來在清華大學建華樓圓滿召開。本次峰會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承辦,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華控基金提供支持,通過匯聚行業頂級專家、政府官員、企業家、投資人,實現了產學研政多維度的深度融合。圍繞科創產業的發展趨勢、投資機遇、痛點難點等議題,與會嘉賓提出了富有洞見的行業觀點,分享了不同領域的前沿實踐。共計三百餘人蔘與到此次會議中,近五萬人觀看了線上直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

致辭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也已經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但科創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與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緊密結合。他表示,本次峰會聚焦硬科技前沿領域,圍繞政產學研用展開深入探討,希望專家及投資人放開思路,暢所欲言,共享一場知識盛宴。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在致辭中指出,科創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來源,但從科技工作者提出原始概念,到科技成果的產品化、產業化乃至盈利,充滿不確定性。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就將硬科技產業的基礎研究作爲重要研究方向,旨在爲科創企業發展過程中涉及的地方政府、產業公司、投資人、科研機構等參與方提供精準的智力支持。也希望本次峰會能爲嘉賓提供平臺,共話促進科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紀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紀珍隨後介紹了“PE產業投資家”項目的培養目標及課程亮點。作爲“產業升級時代的投資必修課”,項目聚焦科技高度、產業廣度、金融深度,希望打造1+1+1>3的協同效應。項目學員不僅可享受院士級專家的授課、強大的清華校友網絡、還能通過行業導師輔導、參訪交流實踐和海外遊學,鏈接國內外大型產業集團和科創類優質項目資源,實現跨界交流,思想碰撞,和落地實踐。

上午場的活動由五場主旨演講組成。五位分享嘉賓基於當下經濟發展背景,迴應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針對科創產業的發展機遇及痛點,不僅爲觀衆提供了精彩觀點,還彙報了在各自領域的最新實踐。

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

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以《高質量發展時代的創投機遇》爲題展開分享。他強調,我國城鎮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同時需求側潛力還未真正釋放,供給側能力相對較強,所以經濟增長還有很大的空間。房地產及地方債等問題雖然突出,但政府解決問題思路明確,下一步需要加以統籌,細化相應措施。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領域創投機會前景開闊。在這其中,生命科學的發展最值得關注。

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副院長李冰

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副院長李冰分享了清華在技術轉移工作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清華的技術轉移定位於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發揮育種、加速、提質、護航的作用。清華成果轉化工作近年來取得了良好成績。未來,學校將把醫療健康、智能汽車、人工智能、新材料作爲重點轉化方向,加強校內學院之間以及學校與企業、地方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深入優化服務體系,提升成果轉化成效。

中關村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金峰

中關村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金峰以《構建耐心資本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爲題進行分享。當前,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對科技創新產業投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科創產業投資風險高,週期長,目前依然缺乏耐心資本提供的長期支撐。他介紹,構建耐心資本體系,需要豐富多元、互爲補充的工具體系,效益複合、梯次聯動的退出體系,科學公平、務實準確的管理體系,以及爲科創產業發展搭建與耐心資本體系銜接融合的集成服務生態。在未來,還應加大對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投入,提升科創投資主體的科技素養以及投資水平,打造開放共贏的創新生態,書寫好服務科技創新的時代答卷。

華控基金董事長張揚

華控基金董事長張揚以《硬科技的創投之路》爲題,分享了華控在硬科技領域的投資經驗。中國經濟增長舊動能失效,而能源革命、智能時代、硅基時代、太空時代所帶來的新質生產力將成爲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求蘊含豐富的投資機會。但投資人需要看到,硬科技投資具有知識前沿性、研究週期性、技術迭代性、行業顛覆性和需求創造性等五個特性,這對硬科技投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華控基金在多年成長中,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投研體系,堅持Top-Down理念,深度研判宏觀,全面梳理重點行業,針對超過1300多個細分行業建立投資策略,精準選擇重點細分,找到最有價值的投資標的,同時通過組合控制,爲LP創造一致連續高回報,使得華控成爲硬科技投資的佼佼者。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總監李詩林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總監李詩林以《科創企業“死亡谷”與政府創投基金功能重塑》爲題進行分享。據研究院統計,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立1-6年是生存最艱難的時期,主要原因在於該階段企業大多數正進行技術開發,由於不確定性高,投資風險大,僅依靠市場機制難以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屬於市場機制失靈領域,需要政府創投基金介入發揮引導作用。但我國政府創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早期項目效果不夠顯著,投早、投小政策目標不及預期。主要問題在於母基金層面資金來源包含較大比例的追 求盈利的商業資本,子基金設立規模過大,對社會資本讓利機制不充分等,因此,基金投資早期創業項目動力不足,支持的企業數量也有限。未來,需要在優化母基金出資結構,控制子基金規模,增加子基金數量等方面發力,完善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機制。

下午的產業投資專題活動,依次聚焦“人工智能+”、雙碳與綠色發展、低空經濟三大主題。每個主題下,都包含一位院士專家領銜演講和一場圓桌對話。嘉賓在各自專題下,聚焦行業現狀、投資機遇、產業落地等議題暢所欲言,分享真知灼見。

人工智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分享了“人工智能三大奇點”。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中,蘊含傳感器、算力、腦智能三大奇點。他依次介紹了作爲新成像範式的元成像、光計算以及腦智能研究的前沿動態,並希望未來我國能研發更多原創技術,爲世界帶來基礎性顛覆。

從左到右依次爲: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主管劉星,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副總裁陳華平,熙誠致遠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產投家項目學員許峻銘,谷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產投家項目學員崔海濤

圓桌會議以“人工智能+價值創造”爲主題,在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主管劉星主持下,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副總裁陳華平,熙誠致遠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產投家項目學員許峻銘,谷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產投家項目學員崔海濤參與討論。

討論認爲,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價值創造尚屬早期,技術需要與行業更加緊密的結合,發揮更大的市場價值。面向消費端,個人助理、教育、醫療大健康等應用場景蘊含不少機會。面向企業端,在工業製造、生物醫療、數據治理、金融、科學研究等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可以改善企業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優化運營流程,同時可以更好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在投資佈局上,嘉賓們認爲,投資人需要圍繞算力、算法和數據進行產業鏈的梳理,同時拓寬知識廣度,重視併購帶來的機會,並警惕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及隱私、倫理等問題。而企業自身也要重視人工智能帶來的轉型機遇,加大研發投入,挖掘可行的應用場景。

雙碳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以《雙碳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爲題進行分享,解釋了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雙碳”目標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工業革命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更加註重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全面發展,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目前,中國已承諾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已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電動汽車生產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但平衡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還需要各國加強協作,共同應對挑戰。

從左到右依次爲:復星高科智能製造與大宗產業副首席投資官、產投家項目學員張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助理魯璽,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雨,中車(北京)轉型升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產投家項目學員楊雲濤,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管理人綠金投資董事總經理汪鼕鼕,智鋰物聯CFO馮宇

圓桌會議以“雙碳技術與綠色發展”爲主題,由復星高科智能製造與大宗產業副首席投資官、產投家項目學員張雷主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助理魯璽,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雨,中車(北京)轉型升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產投家項目學員楊雲濤,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管理人綠金投資董事總經理汪鼕鼕,智鋰物聯CFO馮宇參與討論。

各位嘉賓主要圍繞“雙碳”目標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或實踐。魯璽教授介紹, “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等容易減碳的領域發展較快,但未來也要在電氣化、智能化結合方面發力。中儲國能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成本低,壽命長,安全性高,適合長時大規模儲能應用場景,未來還有很多降本增效、行業標準制定的工作。中車轉型升級基金圍繞軌道交通裝備、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加快先進技術佈局,重視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多向賦能,承擔央企ESG使命,踐行雙碳戰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聚焦五大領域進行投資,涵蓋環境保護、資源回收利用、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綠色領域。智鋰物聯看好重卡換電產業化規模化機會,通過早期推動建立行業互聯互通標準出臺加快行業良性規模化發展,爲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嘉賓們也注意到鋼鐵、水泥、航空行業減碳難、部分企業短期減碳動力不足、儲能短期過剩等問題,但依然看好“雙碳”領域的發展空間。

低空經濟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向錦武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向錦武以《低空智慧通航裝備的發展與展望》爲題進行分享。低空經濟市場潛力大,經濟帶動強,場景應用廣。隨着各項文件出臺,各地方加快佈局,低空經濟規模也將不斷擴大。與之相配套的低空自主控制、智能控制技術、智慧空域管理等也要不斷完善。在未來,不僅要優化政策環境規範,完善低空智慧新基建,還要加強研發前沿技術,拓展應用落地場景。

從左到右依次爲: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主管段志恆,江西省共青城市市委書記盧治軒,華控基金副總裁彭飛,沃飛天馭CTO薛松柏,杭州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章磊

圓桌會議以“低空經濟的投資機遇與產業落地”爲主題,由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主管段志恆主持,江西省共青城市市委書記盧治軒,華控基金副總裁彭飛,沃飛天馭CTO薛松柏,杭州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章磊參與討論。

嘉賓從政府、金融、產業的不同角度,分享對低空經濟的看法及自身實踐進展。共青城建有“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特色私募基金小鎮,資本實力雄厚,航空人才充足。爲低空經濟佈局長遠,政府實現了完善的基礎配套,也出臺不少支持政策。華控基金注意到低空經濟的廣闊市場空間,着眼於飛行器這一主要載體,過去幾年已經率先佈局一些主機廠,希望未來有更多產業相互融合,促進低空經濟市場的增長。沃飛長空很早開始定義低空出行產品,已從技術可行做到安全可靠,下一步將努力降低成本,同時與上下游合作建立生態,加快產品落地。迅蟻聚焦城市空中物流,希望未來能讓無人機規模化,有效滿足消費者、企業的高客單、高時效性物流需求。

在本次科創產業投資峰會上,多名來自科創型企業、投資機構和產業基金等領域的產業投資家項目學員,與院士、教授們同臺,在圓桌討論環節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觀點。他們既帶來了思想的火花,也展現了優秀的實踐能力,充分展示出了作爲“PE產業投資家”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