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聚焦大模型應用領域發展新型數字經濟 滴水湖高金2024年度大會把脈中國經濟新機遇

5月25日,主題爲“創新與開放:中國經濟的新機遇”的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以下簡稱滴水湖高金學院)2024年度大會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金融界、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共同探討金融領域的前沿話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應在人工智能等方面推動經濟發展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演講中強調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並提出了中國應對新挑戰的策略。

“2023年全球服務貿易額15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服務貿易位居首位,達1.66萬億美元,中國9286億美元,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朱光耀表示,這是目前我國面臨的新發展態勢之一,特別是AI時代這種變化對經濟的影響。

在朱光耀看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在人工智能和新興能源等方面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要看到在算力、大模型等方面的差距,堅定不移地發展新型數字經濟,同時要在新能源領域實現突破,使新興能源行業成爲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

如何彌補大模型方面差距?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建議,我國可在應用領域內探索,“當前的技術架構或者規則,都不一定是AI大模型的最終技術路線,但從中國過去科技和互聯網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可以通過應用來驅動科技或者是底層的技術水平提升。”

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熊偉分享了他對中國經濟模式的深刻見解,討論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混合經濟結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及產業政策在中國經濟成功中的作用。

“各個城市都已在積極推動產業引導基金髮展,政府作爲有限合夥人向市場化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注資,目標不是直接的投資回報,而是發展地方產業。”在熊偉看來,包括合肥模式在內,中國實踐有助於培育早期產業,但也有一個“缺陷”,即作爲政策制定者,政府怎麼樣挑選贏家,即如何培育顛覆性的創新,這也是全球面對的難點。

熊偉表示,未來5到10年,我國應思考如何緩解不利扭曲因素,積極摸索新質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確保優勝劣汰、創新驅動。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兼滴水湖高金學院院長劉元春則分析了中國M2/GDP比率與物價水平之間的矛盾現象,並探討了金融增加值與金融業市盈率之間的悖論。

“中國要建立金融強國,一定要有金融的再生能力和造血能力。”劉元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此我國金融深化不僅是推動市場規模的擴大,還需要在金融市場深度、產品廣度以及定價能力等維度進行深化。”

多個產學研項目公佈 系列合作啓動

在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上海財經大學、臨港集團三方支持下,滴水湖高金學院2023年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招生、當年入學。

證券時報記者從大會上獲悉,滴水湖高金學院2024年將升級打造三個碩士項目,分別爲首創ESG金融碩士項目,跨境金融碩士項目和ESG金融方向的MBA項目,到今年9月,辦學規模將接近200人。

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表示,滴水湖高金學院不僅是中國的滴水湖高金,期待在世界平臺上重新定位自己,真正建成世界一流金融學院,更好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國家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強國的建設做出上海財經大學的貢獻。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錶示,臨港新片區的目標是建成具有強大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滴水湖高金學院的目標是要建成國際一流金融學院,兩者志同道合,相互成就,“期待滴水湖高金學院能夠培養更多具有全球視野,富有創造力、決斷力的新型卓越金融人才,新片區管委會也將在財政政策、人才培養、交流合作上給予大力扶持。”

會上,滴水湖高金與上財數據科學與統計研究院共同發佈大模型評測體系。同時,滴水湖高金ESG綠色金融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據悉,滴水湖高金學院2025年還將推出法律與金融、人工智能+金融、綜合金融MBA等新項目,預計2025年在校生規模超過400人。未來,滴水湖高金學院將着力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離岸金融、航運金融等新興金融領域取得更多金融創新應用型成果,成爲“政企研學用”的橋樑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