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上將指揮烏軍擊沉俄軍戰艦,事實證明,北約沒我們想的那麼弱

據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證實,一支英國軍隊已經抵達烏克蘭,在重要軍事崗位擔任角色。無獨有偶,海外軍事消息也指出,前段時間指揮烏軍擊沉俄軍戰艦的並非是烏克蘭指揮官,而是由英國海軍上將Tony Radakin一手策劃並實施,整場行動在北約電子戰飛機的支援下,實現的非常順利,給予了俄軍沉重打擊。當然,北約參戰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只不過這次北約將這件事擺在了檯面上來談,目的顯然是想給北約接下來更大規模的軍事介入做鋪墊。而我們從這些軍事消息上也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事實證明,北約沒我們想的那麼弱。

近些年來我們總是會將注意力放在一些北約的軍事烏龍上,比如導彈試射脫靶,因機械故障和人爲因素導致的裝備損失,德軍“肥胖率”,英軍在招聘網站上招將軍等。這些報道的確存在,而且客觀上,這些國家的軍隊素質和兵員水準及質量,並不及我們,所以我們有資格去嘲笑挖苦這些新聞報道的主人公。但是,對於俄軍來說,這樣的報道顯然是“精神毒藥”,一旦被麻痹了神經,就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雖然當下北約集團的軍工產能難以維持烏克蘭軍隊的日常消耗,甚至都不及烏軍幾天的戰鬥所需。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的意識到,北約並未對烏軍提供先進且基數龐大的先進打擊武器,例如F-35和F-16等戰機所使用的精確打擊彈藥,都未提供。

對於我們來說,北約軍隊並不具備“跨洲機動來與我們正面一戰的實力”,否則漫長的補給線會直接把他們拖死。但我們仍需要清醒的意識到,現在的北約最強的不再是紙面上的軍事實力,如果比拼軍事實力和軍工產能,國家潛力,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所有國家都不及我們。但北約最先進的是他們的軍事理論和戰略規劃,也就是智庫和高級將領之間的默契合作,懂得如何依靠現有力量去應對一場戰爭。以烏克蘭爲例,開戰前所有人都認爲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必敗局,但在北約的干涉領導下,通過擴大無人機的戰場使用和電子戰對戰場空間的控制,實現了與俄軍“不對稱作戰模式”的拉鋸戰。這樣的指揮水準和對戰略格局把握的能力,是值得我們充分學習的。

由於各種因素,我們的指揮官根本沒有機會和北約的精英羣體進行交流,對北約的瞭解,主要來自於和俄羅斯的聯合軍演以及相關報道上。許多戰鬥細節對於我們來說毫無營養,但是在專業的指揮官眼裡,這都是高價值信息,是我們直觀接觸北約精英羣體的唯一方式。遺憾的是,由於俄軍的綜合素質太低,在演習場上根本無法模擬出北約的戰術特點,所以我們的部隊與俄軍的聯演,基本就是俄軍在想向我們學習現代戰爭下的先進裝備特點,而不是我們在學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