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棄保 前11月保單銷售跌17年低

據壽險公會統計,銀行前11月銷售保單的新契約保費僅2,301億元,創17年來同期新低量,若與極盛時期的2018年相比,少掉4,649億元,流失逾6成。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銀行通路賣保單情況

升息讓銀行出現「棄保」效應。由於儲蓄型保單賣相還不如高利存款或美債,據壽險公會統計,銀行前11月銷售保單的新契約保費僅2,301億元,創17年來同期新低量,若與極盛時期的2018年相比,少掉4,649億元,流失逾6成。

因爲銀行不給力,壽險前11月新契約保費僅近6,216億元,同比衰退13.6%左右,加上明年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要調升、美國聯準會尚未降息,估計12月應也不會出現停售效應,全年新契約保費可能僅在6,800億元附近,亦是2007年以來的新低量。

壽險公司下半年有拉昇利變保單宣告利率,亦有推出預期分紅率高的分紅保單,希望「搶一波保費」,據壽險公會統計,11月銀行通路貢獻新契約保費約2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1億多元,但與極盛時期銀行每月貢獻500~800億元相比,現在銀行通路業績是腰斬再腰斬。

主要是壽險今年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最高4%,年化投報率遠不如美元存款或美債利率,加上今年各式基金投資走紅,銀行資金紛紛轉向債券或基金,前11月銀行通路貢獻保費2,301億元,估計全年亦在2,500~2,600億元間,應也是2007年以來最低。

銀行賣保單的高峰期在2018年,全年共銷售保單7,608億元,在銀行助攻下,當年壽險新契約保費衝上1兆3,799億元的歷史新高,今年銀行貢獻保費與2018年同期相比,流失4,649億元,比率逾66%,也讓今年全年的新契約保費比2018年時「腰斬」。

分析原因主要是壽險業面臨2026年接軌,商品要由儲蓄險轉爲保障型,否則恐有增資壓力;二是2022年債券殖利率大反彈,壽險滿手債券都是評價損失,也無法支應保單高宣告利率;三是升息趨勢下,美國利率在5%以上,市場資金流向美債或美元優利存款;四是資本市場不穩定,壽險投資型保單今年買氣亦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