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軍擴大與東南亞國家海上接觸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據《印度教徒報》網站5月26日報道,印度爲加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合作,繼續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接觸,這符合它的“東向行動政策”和東盟的中心地位。在最近一次這樣的接觸中,三艘印度海軍艦艇——“德里”號驅逐艦、“沙克蒂”號補給艦和“吉爾丹”號反潛護衛艦——在海軍東部艦隊的指揮下,結束了對南中國海的行動部署。它們分別對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文萊進行了訪問,並在它們的港口停靠。

報道稱,不久前,第二屆印度-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三邊海上安全研討會以及印度-澳大利亞海軍人員會議在印度科欽舉行。據澳大利亞海軍稱,與會者就加強海上合作達成了八項倡議。

今年4月,印度海岸警衛隊的“海洋衛士”號污染控制船在部署到東盟國家期間訪問了越南、菲律賓和文萊。印度海岸警衛隊與菲律賓及越南的海岸警衛隊簽署了加強海上合作和海上安全保障的諒解備忘錄。

負責此次行動部署的印度海軍東部艦隊指揮官、海軍少將拉傑什·丹卡爾說:“我們正在訪問友好國家,與東道國海軍分享我們的經驗和最佳做法。”長期以來,在不斷髮展的雙邊夥伴關係的基礎上,部署是一種常規做法。

一般而言,港口停靠活動包括與東道國海軍進行專題交流、海上夥伴演習、登甲板訪問、體育比賽、文化交流和社區外展合作計劃。

丹卡爾在談到5月19日至23日對菲律賓的訪問時說:“兩國有着共同的利益,特別是在維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秩序方面。”印度海軍表示,此次訪問爲加強印度海軍和菲律賓海軍之間的合作和互操作性提供了機會。

隨着印度尋求擴大防務產品出口,東南亞是它關注的一個主要地區。一些國家表示有興趣採購一系列印度軍事硬件,包括“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直升機、雷達等。

5月24日,“吉爾丹”號反潛護衛艦抵達越南金蘭灣,印越雙方進行了海上夥伴關係演習,以加強“互操作性和最佳實踐交流”。去年7月,印度向越南移交了印度退役的國產導彈護衛艦“吉爾班”號。這是印度首次向一個友好國家贈送一艘全面運行的護衛艦。

印度海軍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研討會期間,對一系列廣泛的主題進行了集中討論,詳細探討了當前印度洋地區的機遇和挑戰,包括信息交換機制和印度海軍的印度洋信息融合中心在印度洋地區的能力、海洋領域意識、非傳統和非法海上活動、海上執法、能力增強和能力建設、加強互操作性和合作的途徑。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在X平臺上說:“爲保護我們共同的海洋家園,(我們)與印度海軍和印度尼西亞海軍舉行的第二屆三邊海上安全研討會已就促進海上合作的八項里程碑式倡議達成共識。”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 就印尼而言,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將是與印度達成海上信息共享協議。該知情人士還說,新德里已經與該地區大多數國家以及全球海上安全組織簽署了類似協議。“這將爲擴大聯合安全努力,應對該地區的各種安全挑戰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別是,通過兩國的合作,能更有效地解決海盜和海上武裝搶劫、源自東南亞動盪地區的毒品和槍支走私以及非法移民問題。(編譯/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