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潤實體經濟
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走進車間與企業代表交流,着力以金融活水激發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受訪者供圖
數月前,受市場影響,黃海波經營的影視傳媒公司訂單量逐漸下降,“淡季再加上市場波動,營業額達不到預期目標,一度入不敷出。”資金週轉困難的他,想到了朋友推薦的銀行融資服務,決定嘗試一把,“有了更充足的資金,公司的未來還是可期的。”
當前,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突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梅州部分市場主體面臨的發展困難明顯增多,實體經濟發展仍處於爬坡過坎階段。
以金融活水激發實體經濟發展活力,梅州在探索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上持續發力,努力實現金融服務和實體經濟的相融相促。
融出發展新路,貸動實體發展,一系列問題亦被列入梅州實體經濟發展清單上:企業融資難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還需進一步疏通,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金融棋活,全盤皆活。梅州引金融活水潤實體經濟,在當下,在未來,都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南方日報記者黃培強
升與降
政銀髮力vs企業蓄力
7月13日,2022年梅州市雲上金融政策宣講暨公職人員金融知識培訓系列活動正式開啓。直播留言板上,一個個問題相繼拋出:
“企業沒有抵質押品怎麼進行融資貸款?有哪些金融產品?”“想進行融資,但又害怕融資手續麻煩,可以一對一服務嗎?”“融資貸款的政策還能再優惠嗎?”……
一問一答背後,是一場“活金融,穩經濟,促發展”的梅州發展實踐,劍指金融政策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倡議全市各金融機構把握金融發展規律,樹立金融發展理念,在解析金融現象、宣講金融政策、把脈金融走勢等方面充分發揮金融特色,體現金融擔當,彰顯金融活力。”活動中,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凌揮明的話簡單明瞭,主旨明確。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貫徹金融普惠政策,開展精準金融服務,梅州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穩經濟,推動梅州紅色蘇區綠色發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金融舉措,在梅州大地落地生根。
釋放國家、省相關政策以及《梅州市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實施意見》《梅州金融生態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紅利;
整合各銀行機構特色產品大力宣傳,收集整理梅州市各部門貸款貼息情況表以及六類企業的融資需求,解決銀行機構與中小微企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印發《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措施》,出臺15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梅州銀行業公會發揮行業自律和政策傳導方面的積極作用,發出《梅州銀行業支持地方經濟穩增長倡議書》,助推金融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
做好加法,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梅州政銀合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把資金要素集中到“打糧食”項目上。
越來越多的金融力量流向以製造業爲代表的實體經濟,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顯著增強。
5月末,全市制造業的貸款餘額157.69億元,比年初增加10.10億元,同比增長20.09%,高出全市貸款平均增速12.18個百分點。全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30.42億元,比年初增加21.09億元,同比增長22.89%。
然而,在經濟下行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背景下,梅州企業融資需求相對疲軟。
“再三考慮,還是放棄了融資擴大生產的想法。接下來的運營主要以穩爲主,開源節流。”不敢貸,是企業家王某的心聲。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企業家,並不鮮見。
數據顯示,2022年1—6月,全市新發放企業貸款250.99億元,同比減少1.17%,加權平均利率5.09%,同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截至6月末,梅州市存款增速開始超過貸款增速,改變了梅州市近五年以來貸款增長持續高於存款增長的局面。”2022年梅州市雲上金融政策宣講暨公職人員金融知識培訓系列活動中,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張昌亮分析,這一現象側面反映出企業經營預期的不穩定使得投資意願不足,活躍度下降,金融機構也面臨着平衡負債成本與資產收益的挑戰。
當然,這種現象並非梅州獨有。於梅州而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影響,全力推動市場主體穩定增長、提振信心,仍需要梳理現有優惠政策和限制條件,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關係,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泛與乏
產品多元vs渠道單一
看着廠房如期投入使用,劉浩志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因企業融資難題而犯愁。
“公司研發的產品正是市場熱銷產品,不及時擴大生產規模極有可能錯失市場。”可讓劉浩志苦惱的是,銀行融資服務准入條件與自己企業的發展實際並不吻合。企業抵質押品及擔保缺失,讓劉浩志的企業融資需求一度被擱置。
在梅州市工商聯主導發起的《梅州市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調查問卷》中,約30%的調查對象有融資需求,但直言梅州企業融資渠道單一,成爲融資的一道坎。
那這道坎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是硬件條件不足,抑或是服務跟不上?
從整體來看,梅州金融機構運行總體穩定,擁有政策性銀行1家、國有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家、民營銀行1家、農商行7家、外資銀行1家、村鎮銀行3家、小額貸款公司15家。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各金融機構爲企業發展提供更優惠優質的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產品由原來的純線下變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融資產品不斷豐富和多元化,實實在在地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我們事業經營貸這一項,就有批發貸、稅銀貸、固定資金貸等10多種,利率優惠。”梅州農商銀行三農貸款中心負責人樑博介紹,一般來說,只要正常營業的企業、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流,有持續的經營能力,企業主或者實際控制人債信良好,都可以順利從銀行機構貸款融資。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梅州企業融資主要以債務性融資爲主,其中銀行信貸授信仍是最主要的融資方式。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銀行機構的信貸政策以及融資抵押擔保方式的不同,貸款條件和授信審批時間也有較大區別。
“有些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範,或存在缺乏有效擔保、自身規模小、資信較差等情況,銀行難以獲取它們的生產經營信息和資金運用情況,無法通過企業經營發展的趨勢來分析未來還款能力。”郵儲銀行梅州市分行相關負責人直言,這無疑會增加商業銀行貸款審查的難度和監督的成本,降低商業銀行向小企業投放貸款的信心。
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達不到融資門檻,雖有產品但准入條件較高,擔保體系滯後使不少企業獲得貸款可能性較低、供需矛盾形成短貸長用現象。與此同時,社會資金缺乏良好投資渠道,導致投資難。
“不少中小微企業不能夠從銀行進行融資,就會轉向民間資本。”談起企業融資,從事製造業的本土企業家歐永城深有感觸,“加大融資成本,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增加,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不可否認,梅州的金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些企業代表也表示,隨着政府扶持和銀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融資的渠道逐步拓寬。
“目前銀行的貸款品種已經非常豐富,可以對接不同行業客戶,審批流程也非常簡化,比如我行的快捷貸、小微e貸、極速貸等,基本可實現3天內放款。”郵儲銀行梅州市分行工作人員說。
當前,梅州聚焦金融產品和融資渠道,繼續擴大“中小融”“粵信融”“信易貸”、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的覆蓋範圍,用好用活“粵政易”平臺,加強供需信息共享與精準對接,通過在線供應鏈融資、政府採購線上融資、人工在線確認賬款融資等模式,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散與集
大水漫灌vs精準滴灌
6月14日上午,梅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舉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銀企簽約儀式暨“入園惠企”活動。簽約儀式上,梅州建行、梅州中行、梅州工行、梅州郵儲銀行現場分別爲4家企業進行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授信,共1.05億元。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授信釋放出什麼信號?梅州金融政策落地和金融服務將更加精準,更爲聚焦企業的發展實際。
讓金融的“及時雨”來得更加及時,而不是導致“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需要的是因企施策,用改革的方法,用發展的目光,推動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翻閱梅州2022年1—5月的金融信貸數據分析表,兩個數據尤爲值得關注。
一是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至5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30.42億元,比年初增加21.09億元,同比增長22.89%。
二是涉農和綠色貸款。至5月末,全市涉農貸款餘額806.65億元,比年初增加64.38億元,同比增長11.21%,比去年末增速高出1.58個百分點。至2022年3月末,全市綠色貸款餘額達82.84億元,比年初增加16.03億元,同比增長27.52%,高出全市各項貸款平均水平18.53個百分點。
“過去,中小微企業融資是相對困難的。”業內人士指出,中小微企業具有自身發展的不足,一些金融機構採取的都是“大水漫灌”的服務形式,往往就滋潤不了中小微企業。
把實體經濟搞上去是改變梅州經濟欠發達的關鍵一招。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廣量大的小微企業雖然規模小,但在穩增長中起的作用卻並不“微”。
貫徹金融普惠政策,勢必離不開開展精準金融服務。如何讓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推動地區經濟蓬勃發展?
梅州的方向始終沒有變:匯聚更多更好金融力量,助力梅州加快蘇區振興、共同富裕。
在《梅州市促進經濟穩增長若干政策措施》中,便有24項措施涉及金融領域,足以表明梅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心和信心。
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實體經濟興則經濟興。保障實體經濟企業發展所需的要素資源,着力破解要素資源瓶頸制約,實體經濟發展,除了政府部門的助力,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
對此,梅州找準方向,加以落實:聚焦“融資難”,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在擴大有效融資、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
“對中小企業而言,退稅減稅的數額和銀稅貸金額累加起來就是一筆大數目,解決了我們現金流的問題,是一場‘及時雨’。”蕉嶺縣飛揚機電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謝巧珍告訴記者,公司剛剛獲得郵政儲蓄銀行蕉嶺縣支行授信額度200萬元。
“我們還將立足不同類型‘專精特新’及科創企業的特色需求,採取不同的服務方案,統籌各類金融資源、產品、服務和渠道,提供融資、結算等差異化的組合金融服務,持續加強金融產品和營銷服務模式創新。”郵儲銀行梅州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說。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梅州不搞大水漫灌,不大而化之,做到有所爲,有所側重,奮力前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海波、劉浩志、歐永城均爲化名)
相關
15條金融措施
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提出6大方面15條措施,着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措施》共6個方面,包括“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助力鄉村振興縱深發展”“加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支撐,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礎”“堅守生態發展區定位,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強全方位服務能力”“服務擴大內需戰略,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措施》提出,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精準滴灌和正向激勵功能。鼓勵銀行機構調整完善信貸准入標準,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推動新增貸款投向實體經濟並保持適度增長。嚴格落實減費讓利政策要求,清理不合理收費和違規轉嫁成本、變相增加綜合融資成本行爲。加強存款利率監管,着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等。
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助力鄉村振興縱深發展方面,要提升民營、小微主體金融服務效能。着力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引導銀行繼續落實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和戶數“兩增”,增加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續貸、中長期貸款,持續提升首貸戶、信用貸款佔比。同時,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鄉村振興考覈結果運用,加強對鄉村振興領域的貨幣、監管政策激勵約束。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中長期信貸投入,確保涉農貸款增量穩步提升。
加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支撐,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礎方面,要持續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綠色環保、外貿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支持傳統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穩妥退出過剩產能和“殭屍企業”貸款,逐步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要持續爲產業鏈供應鏈輸送金融活水,不斷完善工業園區金融服務。
堅守生態發展區定位,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方面,要加快綠色金融市場建設。強化科技創新金融扶持,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國家有關創業投資稅收等財稅激勵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同時,要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強全方位服務能力。充分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修訂完善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的扶持政策,將在北交所上市納入扶持範圍。推動上市後備企業使用“廣東省資本市場培育信息系統”,實現培育工作流程化、電子化、智能化,同時每年動態調整上市後備企業。發揮保險保障及資金融通功能。要規範發展典當、擔保、小額貸款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開展業務創新,爲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融通便利。
《措施》還提出,要提升消費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金融產品,推動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合理確定消費信貸利率水平。深化金融對外合作。進一步優化金融政策環境和金融業營商環境,推動金融系統與地方經濟實現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