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企黑洞”:基礎建設與管理落後的雙重困局

5月,一則特斯拉狀告“印度特斯拉”的新聞引發輿論熱潮。據印度德里高等法院5月3日的一份記錄顯示,馬斯克旗下的汽車製造企業特斯拉公司對一家名爲“特斯拉電池美國有限責任公司”的印度電池製造企業發起訴訟,指控其商標侵權。卻迎來“印度特斯拉”的支持者對特斯拉的嚴厲批評。

真是咄咄怪事。然而,這類現象,在印度市場上並非偶然。近幾年來,在國際輿論場興起的“印度崛起”“印度奇蹟”“人口紅利”等造勢浪潮下,外國企業紛紛前來印度投資。然後,印度或指控外企涉嫌偷稅漏稅,或阻礙外企申請應得補貼,或使用莫須有罪名一視同仁地打壓一衆外企。幾乎所有在印企業都“難逃一劫”,谷歌、亞馬遜、諾基亞、三星均曾遭遇數十億的“天價罰單”,OPPO、vivo等企業都在印度市場栽過跟頭。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關稅壁壘高企、行政繁文縟節、官員尋租腐敗等,印度成功獲得了“外企黑洞”的名號。

單邊保護主義嚴重,對外資強取豪奪

印度政府實行非常嚴格的單邊保護主義政策,試圖通過限制進口以及提高進口稅的方式來強迫外國企業協助印度構建與強化其產業鏈和供應鏈,以此推動國家工業化的進程。這對於衆多外企來說是一個強制性的負擔,增加了其在印度經營的成本和風險。

2023年6月,印度政府對小米、OPPO等中資智能手機制造商提出一系列不合理要求,包括企業開放印度資本入股;核心高管必須由印度籍人士擔任;由印度企業製造和組裝手機;培養印度經銷商擴大出口。同年10月,印度塔塔集團接管緯創資通的印度業務,則進一步暴露了印度在吸引外資方面的短板。緯創資通作爲iPhone的重要供應商,其在印度的業務一度被視爲中印經貿合作的典範。然而,隨着塔塔集團的接手,印度本土企業似乎更願意通過收購而非自主創新來拓展業務。

這種“拿來主義”的做法,無疑會削弱印度在高科技產業中的競爭力,同時也是對其作爲開放經濟體形象的極大諷刺。

監管規則“翻燒餅”、政策法規不透明

據報告,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按名義GDP計算是第五大經濟體。作爲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印度市場對全球化企業擁有不小的吸引力。然而事實上,在印度的外資企業不僅要面對高昂的稅收和複雜的監管環境,還要應對頻繁的政策變動和不確定性。對在印外資企業來說,印度官方帶來的“災難式”風險,遠比日常經營風險更可怕。這讓多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甚至已經入駐的企業也在悄悄撤離。

2007年,印度政府試圖對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公司在印度的收購行爲徵收高達29億美元的稅款。但這一舉措在隨後的印度最高法院裁定中並未得到支持,沃達豐公司成功避免了鉅額稅款的支付。然而,僅僅數年之後,2012年印度國會通過了一項立法,繞過了最高法院的裁定,賦予了稅務部門繼續向沃達豐追繳稅款及罰金56億美元的權力。印度政府此舉不僅違反了法治原則,也引發了外國投資者關於“稅務恐怖主義”的擔憂。相似的事件還發生在蘇格蘭凱恩能源公司身上。

企業期待可預測的、確定的、透明的政策體系,以及注重時效的司法體系,但印度立法模糊、訴訟低效、刑罰嚴苛三者疊加,造成“高標準立法、普遍性違法、選擇性執法”的局面。在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期待成爲“世界工廠”的印度仍被認爲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外國投資者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撤離印度,其中不乏德國麥德龍、瑞士霍爾希姆、美國福特、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這樣的行業巨頭。據印度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1年11月,有2783家在印度註冊的外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業務,約佔在印跨國公司的六分之一。

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加大外企投資風險

對於外企而言,一個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環境是開展業務的重要前提。而印度除了政府管理落後,營商環境堪憂之外,基礎設施也是一大痛點。僅以水資源爲例,2024年3月,印度南部科技重鎮“印度硅谷”班加羅爾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缺水危機。據官方數據顯示,該市主要水源高韋裡河的每日供水量爲14.5億升,但該市的每日需水量爲20億升,缺口巨大。缺水危機迫使企業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來應對,如購買昂貴的替代水源、調整生產計劃等。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還導致生產效率的下降,人才的流失,進而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根據印度政府2018年的一份報告,該國24個邦中有近70%的水資源遭到污染,該國每年約有20萬人因無法獲得清潔的水而死亡。

缺水危機揭示了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不足,也暴露出了印度作爲投資目的地的風險。莫迪政府上臺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然而,從種種跡象來看,印度的基建能力似乎並未如預期般強大。

對於外企來說,一度被譽爲“東方新工廠”的印度,其內部一系列被外界詬病爲“殺豬盤”式的商業操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鏈的不完善,正逐步消耗其吸引外資的力量源泉,導致外資廠商對印度市場的熱情逐漸降溫,甚至紛紛選擇撤離。(郭宏宇 田贇宗)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