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將在互聯網中滅亡?美國人發明電腦,壓根沒想過把漢字打出來

漢字不能被毀滅!美國人在發明電腦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要使用把漢字輸入法,內存才幾個 KB,中國專家便樂呵呵地表示,瞧好了!

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從此之後人類開始進入計算機時代。

然而在計算機誕生的最初,中國人使用它的時候卻十分困難,因爲計算機設計之初根本沒有考慮到中文輸入的方法。

儘管那時候民間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研究漢字輸入法,但是大家的方法冗雜繁複,使用起來十分不方便。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改變了這個困境,而這個讓漢字信息化的重要人物就是“當代畢昇”——王永民。

王永民出生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偏遠村子裡,父母世代務農,可以說是真正的寒門學子。

小時候爲了能夠接受教育,王永民挑燈夜讀,爲了讀書要翻山越嶺前往縣城裡上學。

儘管求學的日子十分艱苦,但是對於王永民來說,每一步的選擇都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因此他很少喊苦喊累,只是埋頭苦讀。

十八歲的時候,山村窮小子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成爲了全村人的驕傲,帶着鄉親們的希望和期盼,王永民第一次前往北京。

畢業之後的王永民沒有和想象中一樣創造一番大事業,而是成爲了南陽地質所的一個小辦事員。

那時候的他沒想到,正是在這裡,自己開啓了人生中的新階段。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時代的氣息越來越濃厚,王永民在工作中 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改變,他開始鑽研計算機技術,很快就掌握了許多計算機知識。

不久之後,他就將重點放在了“漢字輸入”的研究工作上。

王永民意識到,想要讓計算機在中國普及,進入大衆的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夠輕鬆地在電腦上打字。

爲了專心投入研究,他放棄了報考研究生,在他看來,獲得再高的學位也不如爲祖國做出貢獻。

王永民帶着自己的研究團隊尋訪了許多漢字輸入專家,不過他們都沒有同意合作研發的請求,最終他只能自己一點點尋找訣竅。

1982年開始,他完成了漢字輸入工作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將36鍵進一步簡化爲了26鍵,發明出了一種最爲簡便快捷的輸入方法,這就是後來的“王碼五筆輸入”。

經過試驗之後,王永民確信這種輸入方式能夠爲人們節省許多的時間,只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訓和學習,就能夠掌握這種打字方法。

現在看來,這樣的方式並不輕鬆,熟練的使用者一分鐘最多能打一百個字左右。

不過在當時來說,這樣的創新已經爲漢字輸入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成爲了最受大衆歡迎的輸入法。

經歷重重磨難,王永民帶着自己的五筆打字法站在了人民大會堂中,他的發明不僅獲得了多項專利,還推動了計算機進入到中國的千家萬戶中,更是間接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如今五筆漢字輸入法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它曾經帶來的便利,和背後科研人員做出的貢獻。

資料來源:人物誌:王永民——將漢字帶入信息時代——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