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多3家破上限 薛瑞元:1原因同意增額

衛福部長薛瑞元。(王英豪攝)

睽違7年的2023年醫院評鑑結果今天出爐,衛福部宣佈北部共有3家區域醫院升格爲醫學中心,分別爲臺北慈濟、雙和,以及新竹臺大分院,全臺醫學中心從19家增至22家,其中北部就囊括12家。升格後,三月一日起,就醫門診從原本240元增至420元,急診400元漲爲750元。民衆不滿,「原本就近就醫看得好好的,明明看同一個醫生,突然要被多收180元,憑什麼!」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今天宣佈2023年醫院評鑑結果,臺北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醫學中心新增2家,分別爲臺北慈濟醫院,以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加上原本臺大、北榮、亞東、新光、三總、國泰、馬偕醫院及淡水馬偕、萬芳,臺北區共10家。

至於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由於人口數已近400萬,依法可多一個名額以符合醫療需求,因此在原本林口長庚及臺北長庚外,新增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北區從原本1家增至2家。

衛福部今天公佈醫院評鑑結果。(圖/衛福部提供)

醫學中心評鑑邁入20年,至今都是維持19家門檻,今年爲何打破家數上限?衛福部部長缺瑞元強調,這次比較像是「同燈同分」因此而「增額」,而非是打破上限。

薛瑞元指出,這次北區醫學中心評鑑標準,通過最低分80分就可算達標,但這次「參賽」的11家醫院中,最高分爲95.52分,最低分91.92分,而第七名到第十名之間差距更僅在0.4分以內,前十名醫院,均已具有醫學中心或準醫學中心資格,難分優劣,因此決定增額。

不過,薛瑞元也坦言,今年出現「特別狀況」,這次臺北區醫學中心11家醫院評鑑過程,其中有2家醫院,參與評分的委員成員有所改變,「第一天評分完後,第二天剛好是颱風,所以中斷,重啓後維持6名委員,但成員已經不同」。

這樣是否評分不公平?薛瑞元表示,各家醫院原本評分的委員就會不同,這兩家醫院的評委,是遇上時間因素,因此他也當場承諾,未來改革,會盡量改爲「專門委員」,讓評鑑委員一致性高,但他也強調,僅醫學中心部分,因爲家數不多,至於區域醫院以下暫時做不到。委員任命由衛福部定命,醫策會協助辦理。

醫院評鑑結果醫院高興,民衆卻開心不起來!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指出,新的醫學中心生效日期爲3月1日,這3家醫院每日門診總數約有1萬名病人、急診每日總數約500多人,部分負擔大受影響,門診從新臺幣240元漲爲420元、急診400元漲爲750元。

對健保財務衝擊部分,龐一鳴表示,以11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推估,新增2家醫學中心支出約爲1億6千萬點,佔該分區總點數的0.09%,對健保財務影響尚屬輕微。

一次增加兩家醫學中心,對於北區健保總額是否又會稀釋?龐一鳴表示,三月一日調整後會密切觀察,過去經驗是,就算有影響,但兩家加起來僅0.09%,且部分負擔調整後也會影響民衆就醫醫院。

薛瑞元則表示,部分負擔會按照醫院層級的不同,對於長期慢性病、非嚴重病人就要去做一些選擇,以前民衆看醫學醫學中心就診後,可以改去基層診所追蹤即可。

一名正好住在中和、新店兩區交界的胡姓民衆表示,平常就是會到雙和或是新店的臺北慈濟看診,「這樣一來就變貴了」,醫療資源不知道差在哪,卻要被收比較貴的錢,感覺很差,且原本居住地,即便要去醫學中心也算是方便,未來卻要去更遠的地方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