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技育才失衡 遭酸生病吃晶圓

國內積極培育STEM領域學生,半導體成爲熱門學科。圖爲臺積電晶圓廠生產線。(本報資料照片)

AI(人工智慧)等科技快速發展,教育部不斷擴增大專校院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領域招生名額因應。大學校長表示,如果學生沒有科學方面的興趣,大學增加STEM領域招生名額,他們也不會來讀;專家則說,現在每個行業都缺工,但政策卻引導學生不斷往STEM領域去,這根本是「頭痛醫腳」。

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說,要培養AI人才,作法是讓學生在國中、高中階段就對科學有興趣,他們進大學時纔會選擇讀STEM領域,否則開出大量招生名額也不一定有用。但他發現,在國中、高中教學上,實驗課時常只在教室上,未讓學生動手做或走到教室外去探索,這點有待改進。

臺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則表示,面對AI科技的發展,我國在人才培育上要超前部署,因爲這一波未趕上,以後要跟上就很難。不過他也認爲,政府現在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培育,這讓人文社會領域的人很嫉妒,社會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教育部應該做好整體規畫。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說,臺灣面臨嚴重少子化,每個行業都缺人,但如果因爲科技行業前景看好、比較容易賺錢,政策就引導大量學生去讀STEM領域,那是頭痛醫腳,未對症下藥。

資通訊是STEM領域的一部分,魏佳卉表示,112學年大專校院資通訊科系,包括資訊、電機、電子、電腦、通訊、半導體的科系的招生名額達2萬6866人,佔全體招生名額高達15.94%。大專校院分18個學羣招生,資通訊招生名額就佔約1/6,人才培育已嚴重失衡。

「以後人生病了,難道吃半導體晶圓就會好?」魏佳卉表示,教育部不能把絕大多數自然組學生都引導去讀STEM領域,因爲臺灣還是需要護理、水土保持、環境工程等各種人才,因此有必要重新盤整大專校院各領域的招生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