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心理壓力、工作過度 都屬霸凌
精神科醫師表示,職場霸凌糾紛常見,鼓勵民衆對外尋求幫助,找「局外人」,,與醫師及心理師聊一聊。圖爲新北市勞工成立「預防職場霸凌輔導團」。(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勞動部職員輕生案,因官方否認職場霸凌,引爆大衆怒火。精神科醫師直指,「這確定就是職場霸凌」,且在心理層面、工作負荷層面都是霸凌。專家呼籲民衆尋求職場外的支持,別在情緒中做出任何決定。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職場主管過度指派不合理工作、故意孤立或施加過大的心理壓力等則屬行爲上的欺壓,主管情緒失控、辱罵員工,則屬於言語暴力的一種,這不僅傷害員工的自尊,還可能導致員工長期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下,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例如產生自我懷疑、憂鬱或焦慮,屬於心理層面的職場霸凌。
另外,主管在非工作時間(如半夜一點或清晨五點)要求員工立即回覆,並要求短時間內完成,不僅工作過度負荷,也缺乏合理性,可能損害員工身心健康,也是一種霸凌。
據勞動部勞安所2022年調查,約有5.8%受僱勞工、約42萬8962名勞工一年內曾遭遇包括霸凌等心理暴力,爲遭性騷擾的4.4倍以上;更有高達13.7%受僱勞工曾遭遇職場暴力。
職安法並無定義何爲職場霸凌,而依部分機關及法定判決指出,職場霸凌爲發生在工作場所中,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處置,造成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爲,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或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身心壓力。
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博表示,職場霸凌的糾紛常見,原因是時代的改變。父母輩多受東方文化影響,主張「順從」,即便覺得要求不合理,也將其視爲「訓練」;新一代則較西化,在意獨立性,尊重每個人都是個體。若上一代以過去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即便不是故意,也容易產生傷害,職場中的糾紛恐會不斷上演。
林博認爲,即便一些職場聘有心理師,但民衆也不敢去。要維護職場心理健康,他鼓勵民衆對外尋求幫助,找「局外人」,與醫師、心理師聊一聊,別在情緒中做出任何決定,或許就能避免悲劇出現。(珍惜生命,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