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整死美國與西方

(圖/美聯社)

自去年10月迦薩爆發衝突以來,至今已釀成3萬迦薩人死亡,超過7萬人受傷,其中大多數是婦女與兒童。對以色列和從犯美國的怒火,已蔓延全球。

南非於去年年底將以色列告上聯合國國際法院,控訴以色列大規模殺害巴勒斯坦婦女、兒童在內的平民,違反「1948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形同指責以色列正在對巴勒斯坦進行種族滅絕。以色列則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之一。

不只巴西總統魯拉將以色列在迦薩的行爲與納粹大屠殺相提並論,馬來西亞首相安華禁止懸掛以色列國旗的船舶靠岸,國際譴責聲浪也已在歐洲蔓延。

歐洲的譴責對以色列形成不小壓力,因爲歐盟是以色列最大貿易伙伴,佔以色列進出口近30%。愛爾蘭和西班牙要求歐盟委員會審查,若以色列違反貿易協議的人權義務,則暫停協議。除了具體的經濟制裁手段,歐洲還能正式宣佈單方面承認「巴勒斯坦國」,給猶太人難堪。

短短5個月內,尼坦雅胡幾乎已成極度重視人權的歐洲公敵,美國總統拜登則也被視爲從犯。從基輔到迦薩,歐洲經濟遭到重創,現在甚至進入「價值保衛戰」,面子裡子雙輸。

考慮到拜登在迦薩戰爭裡的失策,及川普可能回鍋的未來,歐洲正在積極探索自「大西洋主義」中尋求獨立自主的途徑。毫無疑問,巴勒斯坦問題再度鞏固了多極化世界的趨勢。

美國內部自去年衝突爆發起,反猶挺巴的聲量就未曾中斷,愈年輕的美國人就愈挺巴。

25歲的美國現役空軍上等兵許奈爾,在以色列駐美大使館前自焚,於烈焰中高呼「不願再當種族滅絕共犯」,不支倒地前還吶喊「解放巴勒斯坦」。此一事件傳遍全球,美媒也壓制不住訊息大潮。

拜登受不了青年大票倉流失,讓賀錦麗公開發表對以色列所謂「最嚴厲的譴責」,要求停火。不過,「口惠」無法取信於美國年輕選民,迦薩不停火,票源就持續流失。

川普至今對迦薩議題諱莫如深,而他的策略是宣揚「只有川普可以預防戰爭」。但對如何處理當前的戰爭,閉口不談,與他對臺灣問題的態度相仿。無論如何,誰當家,誰負責,迦薩的鍋,拜登很難甩到川普身上。

烏克蘭戰場延燒迄今,給予西方的打擊是經濟層面的,歐洲是最大苦主,美國是最大受益者,而後者藉此戰爭榨乾前者。只是,仗打不贏,最終也會讓美國付出沈重代價。

相較之下,迦薩戰爭給予西方的打擊是屬於價值層面的,讓標榜人權的西方國家信用破產,在快速累積的迦薩婦女與兒童屍體前,西方價值遭到所謂南方國家的集體鄙視。

從反自由貿易,到人權價值破產,西方有形無形的資產長城已然全面崩蹋,剩下的就只有耍嘴皮,模糊認知,雙標不害臊的形象。當然,美國的症狀遠比歐洲更嚴重。

猶太人寄生美國,可謂實現了此一民族空前的歷史榮景,但其地位與聲譽,也因其母國施行種族滅絕而一落千丈。迦薩戰爭若持續,反猶全球化是必然的結局,眼下以色列若整死了西方,地球上就再也沒有猶太人的「應許之地」。(作者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