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善戰形象一夜崩塌,實乃“治安戰綜合徵”病入膏肓!

近期爆發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將俄烏衝突強勢擠下熱榜,引發全球圍觀。與以往的巴以衝突不同的是,一貫武德充沛、百戰百勝的以色列國防軍居然被哈馬斯突擊隊打得措手不及,不僅衆多哨卡兵營被攻破,遭受慘重的人員傷亡,更有多名將校級軍官被打死或被俘,甚至被從牀上直接拉去遊街。這些極具侮辱性的鏡頭迅速傳遍世界,讓各國民衆驚愕不已:這還是那支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常勝不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常備不懈的以色列國防軍嗎?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以往驍勇善戰的以軍表現如此拉胯?筆者以爲答案很簡單,治安戰打多了,以軍患上了嚴重的“治安戰綜合徵”。

■在巴以衝突中,以軍士兵在檢查遇難者屍體,因爲疏於戒備以方在衝突初期損失慘重。

從甲等到丁等:發明治安戰的日軍

“治安戰”這個名詞的發明權屬於日本人,最初被用於描述侵華戰爭期間日軍爲了維持在中國佔領區的秩序而實施的武裝佔領、鎮壓和警戒守備之類的作戰形態。二戰後,繼承軍國主義香火的日本防衛廳還專門編寫了一本《華北治安戰》,作爲侵華戰爭的重要史料被國內編譯出版。治安戰的主要作戰對象是廣大敵後抗日武裝,他們雖然武器差、火力弱,但人數衆多、寓兵於民、神出鬼沒,與國民黨正規軍的正面作戰截然不同。爲了應對治安戰,侵華日軍在部隊編制體制上作出重大調整,組建了專門的“治安師團”,對日軍的戰鬥力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戰後日本防衛廳特意編撰的《華北治安戰》一書,左爲日文原版,右爲國內翻譯本。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前,日本陸軍有17個常設師團,除了作爲天皇親軍的近衛師團和戍守京畿的第1師團採用4旅團建制的超大編制外,其他常設師團均採用2旅團建制,除2個步兵旅團下轄4個步兵聯隊外,還直轄騎兵、炮兵、工兵和輜重各1個聯隊,全師團共有8個聯隊,在戰時滿編狀態下兵力可達25000~28500人。日軍常設師團兵力雄厚、支援保障力量強大,尤其是重武器方面,擁有16門山炮、36門野炮等75毫米口徑以上的重型火炮,具備強大的攻堅能力,既可在軍編成內參加大兵團會戰,也可以旅團或聯隊爲單位分散獨立作戰。

■在全面侵華戰爭初期的日軍皆爲常設師團,兵力充實,火力強大,戰力強悍。

從兵力和武器裝備來看,日軍常設師團的戰鬥力至少是國民黨軍當時最精銳的調整師的3倍以上。常設師團的兵力大致相當於同時期國民黨中央軍1個軍的兵力,火炮方面更是遠遠超出,與吃空餉嚴重且裝備更差的國民黨雜牌軍比起來,優勢更爲明顯。因此,在抗戰初期,日軍1個師團吊打國軍1個軍的情況屢見不鮮。

■正在射擊的日軍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日軍師團裝備大量火炮,常常以猛烈炮擊壓制中國軍隊,支援步兵突破防禦陣地。

隨着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將作戰重心轉向佔領區的所謂“治安肅正”作戰,奈何作戰區域廣闊而兵力不足,只能將師團編制縮小,取消旅團建制,直轄3個步兵聯隊及其他特種兵聯隊,由原先的四單位制師團轉變爲三單位制師團(分爲甲乙兩種),以適應後方警戒守備作戰。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的日軍兵力更加緊張,關內日軍爲了維持統治,組建了一批俗稱“治安師團”的丙種師團,恢復了旅團建制,下轄2個旅團6~8個獨立步兵大隊,此外直轄工兵隊、輜重兵隊、通信隊等單位,但取消了師團直屬炮兵,全師團定員12000~13000人,沒有山野炮,最重的火力只有步兵大隊的92式步兵炮。到1944年日軍又組建了兵力火力更弱的丁種師團,已經完全淪落爲地方守備部隊。

■在抗戰後期日軍“治安師團”編制內最重型的支援火器就是92式步兵炮。

這種被閹割了重火力的“治安師團”基本喪失了攻堅能力,野戰能力也很弱,加之抗戰後期日軍兵員素質的普遍下降,只能龜縮在碉堡據點內欺負火力貧弱的游擊隊,難堪正規作戰。日軍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即便是在兵力不足的豫湘桂會戰中,日軍也沒有動用新組建的治安師團參戰,而主要將其用於在後方維持治安,以小隊和中隊爲單位,分散駐紮在戰線後方保護交通線。

■在抗戰後期,日軍治安師團基本只能據守炮樓,基本不具備參與大規模野戰的能力。

治安師團佔用了日軍大量兵力,使得本就兵源不足的日軍更加捉襟見肘,但貪婪是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本性,他們信奉“吃進肚子的絕不能輕易吐出來”。爲了維持佔領區的統治,只能大量編組戰五渣的治安師團去守碉堡。在蓬勃發展的敵後抗日武裝的圍困下,這些困守碉堡的日軍處境日趨艱難,到抗戰勝利時不少據點的日軍已經餓得面黃肌瘦。

從叢林到荒山:專精治安戰的美軍

在二戰後,論治安戰經驗最豐富的還要算美軍。在朝鮮戰爭期間,仁川登陸後大量來不及撤退的朝鮮人民軍部隊就地轉入游擊戰,組織了大量游擊隊活躍在聯合國軍後方,造成重大損失,極大干擾了聯合國軍後方的穩定。爲了保證後方安全,美軍甚至不惜抽調戰鬥力最強的陸戰一師耗費一年時間,對游擊隊展開清剿作戰。朝鮮半島狹小的地域並不適合大規模游擊戰,加上交戰雙方在三八線長期對峙,朝鮮游擊隊難以獲得支援,因此美軍在朝鮮半島的“治安戰”打得還不算難看。

■朝鮮戰爭期間,活躍在三八線以南的朝鮮游擊隊員。

朝鮮戰爭結束沒幾年,美國又踏進了東南亞的戰爭漩渦,陷入了一場長達十餘年的“治安戰”。越南戰爭的作戰形態極爲特殊,美軍從未在北緯17度線以北的北越境內展開大規模地面作戰,主要在南越境內同南越軍隊配合打擊、清剿南越游擊隊和滲透的北越正規軍,竭力維持南越政權的統治。北越正規軍除了少數幾次大規模攻勢外,絕大多數都化整爲零,潛入南方與南越反抗武裝組織實施廣泛的游擊戰,晝夜不停地襲擾美軍,換而言之,越戰就是一場大規模“治安戰”。

■1967年在南越湄公河三角洲的沼澤地帶徒步巡邏的美軍步兵分隊。

原本美國陸軍是按照在中歐平原與蘇軍裝甲部隊決戰而編組和訓練的,都是裝甲機械化部隊,但在越南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中,美軍的裝甲優勢基本沒有發揮的空間,裝甲步兵也只能下車作爲輕步兵使用,少量坦克和裝甲車也變成機動火力點,一身步坦協同的本領算是荒廢了。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訓練重點也從與蘇聯空海軍對決,變成了以對地支援爲主,連戰鬥機都要掛炸彈去客串攻擊機和轟炸機。

■陷於越南水田泥濘中的美軍裝甲運兵車,這裡的地形條件完全不適合裝甲部隊行動。

美軍爲了鞏固佔領區,限制游擊隊的活動,只能分散駐紮在衆多據點內,憑藉絕對的火力優勢確保自身安全,每日都疲於應付越南人的襲擊,晚上連睡個安穩覺都是奢望,很多美軍士兵被越南遊擊隊折磨到精神崩潰,美國電影《野戰排》《獵鹿人》《現代啓示錄》對此都有着生動而深刻的藝術表現。

■找不到越南遊擊隊的美軍只能欺負婦孺,既丟份又丟手藝,越打越low。

■電影《獵鹿人》的男主角——一名精神崩潰的美軍士兵沉迷於俄羅斯輪盤賭,最終死於槍下。

在長達12年的越南戰爭中,水土不服的美軍在付出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2000多人失蹤的代價後,只能灰溜溜地撤軍回家添傷。吸取教訓的美軍在後來的海灣戰爭中就堅決不打治安戰,明明已經重創了伊拉克軍隊的主力,推翻薩達姆政權不過是臨門一腳而已,但老布什總統和美軍高層硬是剋制住了贏得滅國之戰榮耀的衝動,放了薩達姆一馬。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慰問前線官兵,在取勝之餘美軍沒有趁勢推翻薩達姆政權,事後看來不失明智之舉。

然而,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導致小布什領導下的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反恐戰爭”,虎父犬子的小布什根本沒有他老爹的老謀深算,在2001年和2003年接連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雖然憑藉絕對的軍事優勢打跑了塔利班,顛覆了薩達姆政權,但隨後20年間幾十萬美軍深陷治安戰的泥潭。薩達姆倒臺後的伊拉克長年動盪,衝突不斷,駐伊美軍遭到各路反美武裝頻繁襲擊,在路邊炸彈和恐怖襲擊的陰影下惶惶不可終日,雖然在2011年及時止損將主力部隊撤離,但目前在伊拉克還留了2500人,時不時的被各路反美武裝虐一下。駐阿富汗美軍的噩夢則持續了20年,美軍最高峰時投入11萬軍隊,在阿富汗的窮山惡水間與塔利班等反抗勢力乾耗,最後還是隻能認慫,於2021年從阿富汗全面撤軍。

■在阿富汗戰爭中,一名美軍士兵在得知塔利班來襲時,只穿上防彈背心和鋼盔就進入掩體,花裡胡哨的內褲雖然滑稽,卻凸顯出美軍陷入治安戰的尷尬。

這兩場治安戰白白耗費了美國的海量資源,阿富汗戰爭耗資2.4萬億美元,伊拉克戰爭耗資1.8萬億美元,合計4.2萬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2023年的軍費開支不過8580億美元。這些錢可以買多少航母、核潛艇、隱身戰鬥機?可以讓美軍搞多少次新軍事變革?想當年打贏海灣戰爭的美軍號稱“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但如今打完兩場治安戰的美軍再也沒有底氣喊出這樣的口號了。

■美軍從阿富汗撤離時將數千輛防地雷車遺棄,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長時間的治安戰除了空耗資源外,對美軍最大的傷害是導致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進行大規模地面戰的技能大爲生疏。面對塔利班、ISIS和形形色色的反美武裝,美軍不需要太多的坦克和重炮,反而需要大量步兵去維持社會治安,走街串巷去清查可疑人員,於是我們看到威風凜凜的M1主戰坦克變成了街頭巡邏車,設卡盤查成了美國大兵的日常,美軍在阿富汗甚至還幹起掃毒的活,在罌粟田裡跟大字不識的阿富汗農民對牛彈琴!自詡精銳的海軍陸戰隊乾脆稱爲“第二陸軍”,已經忘卻了祖傳技能——兩棲登陸,以至於海軍陸戰隊內部已經出現“迴歸海洋”的呼聲。第一軍事強國的軍隊居然去搶治安警察和緝毒警察的飯碗,難道不丟份嗎?

■美軍士兵在罌粟田裡向阿富汗平民說教,這緝毒掃毒的活也被美軍包攬了。

從戈蘭到加沙:受困治安戰的以軍

從日軍和美軍的過往經驗不難看出,長期治安戰對於大國陸軍戰鬥力的腐蝕效應是顯而易見的。以軍對此自然也不能免俗。說起來,以軍就是從治安戰起家的,以軍前身的哈加納、伊爾貢和萊希等猶太人準軍事組織就是爲了保護猶太人定居點免遭巴勒斯坦人襲擾而成立的。因此,以軍的祖傳技能首先是治安戰,其次纔是正規戰。只不過以軍在5次中東戰爭中正規戰的成績太輝煌,才掩蓋了治安戰的老底子。悲催的是,以軍從治安戰起家,靠正規戰打出威名,但卻從未走出治安戰的泥潭,紮紮實實打了75年治安戰,看這架勢還會無限期地打下去。

■在世人的印象中,以色列國防軍是一支打遍中東無敵手的強悍軍隊。

巴以衝突的源頭歸根結底是土地之爭,猶太人強佔阿拉伯人的土地以期復國,而後者的憤怒和反抗自然難以避免。自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的土地是越打越大,其控制土地面積最多的時期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前,不僅完全控制了巴勒斯坦領土,還侵佔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爲此,以色列不得不維持規模龐大的常備軍:對外需要在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耗費巨資修建防禦陣地並駐紮重兵;對內需要派出重兵清剿得到阿拉伯國家援助的巴勒斯坦游擊隊和各種抵抗組織,並維持佔領區治安。

■駐守戈蘭高地的以色列士兵,至今戈蘭高地大部分地區仍被以色列佔領。

大量青壯年被束縛于軍隊對於當時人口稀少的以色列來說是不可長期承受的。幸好,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埃及首先服軟,和以色列簽訂了和平條約,使其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被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圍毆了。來自外部的軍事壓力大爲減輕,於是以軍就可以集中精力全力對付佔領區的反抗力量,從而徹底開啓治安戰模式。然而,在長達數十年的治安戰中,以色列軍隊的肌體上呈現出不少病變組織,嚴重削弱了戰鬥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以色列某旅的新兵們在授予貝雷帽的儀式上,風紀顯得有些散漫。

一是軍紀廢弛。以色列在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衝突不斷的內部安全局勢下必須保持常備不懈,因此實施強制兵役制度,成年公民除民族、宗教和健康原因外,年滿18歲都需要服義務兵役,男性30個月,女性24個月。雖然以色列一直宣傳全民皆兵,又有猶太教的宗教使命加持,但很多適齡青年仍然對服兵役十分抗拒。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被強制徵召的以軍士兵在思想上必然存在逆反心理,缺乏責任感,對森嚴的軍紀也毫無敬畏可言。很多以軍士兵的整個服役期都是在站崗、放哨、巡邏中度過的,既危險又枯燥,精神狀態始終高度緊張,因此在面對巴勒斯坦人挑釁時經常做出濫殺無辜的過激反應。

■近來,這幅以色列士兵粗暴對待巴勒斯坦孩童的照片廣爲流傳。

二是訓練荒廢。治安戰和正規戰的區別在於,作戰規模小,樣式簡單。步兵在執行治安戰任務時,根本用不到空地協同、步坦協同、步炮協同等高難度的戰術技能,只需要把輕武器射擊、班排協同戰術、室內近距離戰鬥等科目操練嫺熟即可。同時,以色列陸軍長期被拆散爲連排級規模的小部隊部署在各個據點和檢查站,根本無法組織步兵營以上規模的演練,也沒機會和飛機、坦克、大炮進行協同訓練。

■出於治安戰的需要,以軍對於步兵近距離作戰和城鎮作戰訓練十分重視。

三是裝備異化。由於治安戰的特殊性,使得以軍對於重型裝甲車有着獨特的需求。治安戰的對手是僅裝備輕武器的巴勒斯坦抵抗組織,不需要太強大的火力,但防護一定要好,必須能抵擋RPG火箭彈的襲擊。於是,以色列首創了用T-55坦克底盤改裝的重型裝甲車“阿奇扎裡特”,該車戰鬥全重44噸,但武器配置十分薄弱,只有3挺7.62毫米機槍。如果是正規戰,這樣的火力只能給敵人的坦克、裝甲車撓癢癢,但對付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綽綽有餘。

■以軍利用T-55坦克底盤改裝的“阿奇扎裡特”重型裝甲車。

後來,以色列又在“百夫長”坦克底盤上改裝了“納格瑪肖特”裝甲車,連最新型的“梅卡瓦4”坦克也被改裝成“雌虎”裝甲車,戰鬥全重提升到60噸,但武器仍然只有機槍(可選裝榴彈發射器)。雖然“雌虎”裝甲車火力貧弱,但爲了治安戰的需要卻加裝了飲水罐和馬桶,可以作爲移動碉堡在危險區域長時間執勤。

■“納格瑪肖特”裝甲車有一個裝甲崗樓,除了打治安戰,別的啥也幹不了。

爲了強拆巴勒斯坦民宅,以軍裝備了大量的裝甲推土機,是在卡特彼勒民用推土機的基礎上加裝了大量裝甲防護,犧牲了靈活性和推力,換來更好的防護性。這些推土機大量擠佔了以軍工兵的編制,造成編制結構上的不均衡。這種不務正業的武器發展規劃嚴重損傷了以軍正規戰的能力。試想如果阿拉伯聯軍再次開戰,以軍步兵就要靠機槍去和人家的步兵戰車對射了。

■爲了強拆巴勒斯坦人的房屋,以軍大量裝備了裝甲推土機,駕駛室覆蓋了格柵裝甲。

四是思想麻痹。治安戰的特點就是實力對比懸殊,以軍長期以強欺弱,養成了貓戲老鼠的思維定式,從未正視過哈馬斯的作戰能力,更不相信哈馬斯能打進戒備森嚴的據點。哈馬斯要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需要訓練士兵、囤積武器彈藥、收集戰區情報等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不可能毫無徵兆。加沙地區處於以色列的全方位監視中,天上有飛機,隔離牆上有攝像頭,人羣中有以色列間諜,甚至連地下的地道也被監控。在這種情況下,哈馬斯不可能瞞住以軍,那麼唯一說得過去的理由就是以軍麻痹大意,錯估了哈馬斯的決心和戰略企圖,同時又高估了自身的戰鬥力。很多以軍就是抱着這種麻痹思想,在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中,在被窩裡被打死或者被抓住的。

■以色列少將尼姆羅德·阿洛尼穿着褲衩背心就被哈馬斯從牀上俘虜了。

五是編制落伍。以色列陸軍的編制很奇特,其旅、營兩級都沒有實現合成化編組,都只是單一的兵種單位。比如裝甲旅下轄3個坦克營,但沒有裝甲步兵營,也沒有炮兵營,戰時需要上級臨時予以配屬和加強。這樣一來,裝甲旅的獨立作戰能力就很弱,和外單位的步兵、炮兵也缺乏合練,臨時組合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默契。如今,各大軍事強國的陸軍都在轟轟烈烈地推進合成營建設,以色列之所以我行我素,背道而馳,實在是因爲國情如此,治安戰的需要。單一兵種的旅和營,可以將有限的步兵集中起來用於維持治安,而治安戰中用處不大的坦克兵、炮兵則可以留在後方。

■以色列裝甲部隊雖然久負盛名,但從世界潮流來看合成化程度低,已經落伍於時代。

結語

不可否認,以色列軍隊曾經擁有高素質的作戰部隊和驕人的戰績,但長期陷於低烈度的治安作戰,已經嚴重損害了以軍應對大規模突然襲擊的能力,至於能否像歷次中東戰爭那樣贏得一場正規戰爭,也值得懷疑。當然,將以軍在此次巴以衝突中難堪的開局完全歸結于軍事因素也是不客觀的。2021年以來,以色列政壇動盪不安,各個黨派爭權奪利導致政府更迭頻繁,這必然影響以軍的戰備建設和戰略規劃。同時,政府、軍隊、情報部門和警察部門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情報無法得到及時的解讀。埃及政府在“阿克薩洪水”發生後,曾宣稱早在哈馬斯行動前三天就警告了以色列政府。對此,以色列政府先是否認,但無奈美國政府作證埃及說的是實話,如此一來以色列只好裝傻充愣了。此次巴以衝突的結局仍難預料,但無論如何以色列軍隊都要有所覺悟了。

■據守崗哨的以色列士兵,通過此次衝突以色列國防軍應該意識到必須對當前的作戰方式做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