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空軍操作F-16戰果輝煌

國防部展示空軍部隊堅實戰力,以顯示其抵抗中共軍隊威脅的能力;圖爲一架F16降落國軍花蓮空軍基地。(本報資料照片)

早期的F-16A僅有簡單的APG-66雷達,其重量不到100公斤,探測距離僅80公里,只能攜帶短程AIM-9響尾蛇飛彈,不具備中程飛彈射擊能力,也不具備對地打擊的能力,是一種非常單純的空中格鬥戰機。以色列很快就把F-16發揮到性能極致。1981年4月28日,以色列空軍的F-16在貝卡谷地上空,擊落1架敘利亞Mi-8直升機,這是F-16服役以來的第一個戰果,僅是牛刀小試。

同年(1981年)6月7日,以色列情報部門認爲,伊拉克興建中的歐西拉剋核反應爐(Osirak nuclear reactor),可能用來製作核武原料,決定先期摧毀。以色列空軍將此戰稱爲「歌劇行動」(Operation Opera,也稱巴比倫行動),派出8架F-16,每架各掛2枚910公斤的大型炸彈,不得不說,以色列飛行員實力高超,雖然這16枚炸彈都是無導引的傳統炸彈,但是至少8枚擊中反應爐圓頂,徹底炸燬已竣工但尚未運轉的反應爐。這是F-16第一次進行對地打擊任務,也推動F-16走向多功能全面戰機的不歸路。

到了1982年第5次以阿戰爭時期,6月9日,以色列與敘利亞的空軍在貝卡谷地爆發一場決戰,當天下午2點,以軍與敘軍共計100多架戰機在同一空域中追逐,結果以色列的F-15、F-16合計擊落敘利亞86架戰機,其中約30架是F-16的戰果。時至今日,貝卡谷地空戰仍是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噴射戰機對決。就在以色列把F-16A/B戰機表現到超出原本預期時,研發商通用動力也開始思考F-16的下一階段改良,就依照以色列的作戰經驗,強化其對地打擊能力,座艙也新增2具多功能顯示器,並且選用通用F110引擎,因爲普惠F100引擎有不少問題。

1984年,F-16批次25(Block 25)出廠,由於與先前的F-16有很大程度的改良,因此之稱爲F-16C/D,這是F-16批次最多的一代,包括25、30/32、40/42、50/52。之後出售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60/62型,曾經被稱爲F-16E/F,但並沒有被官方確定。

最新的F-16改型則有我們中華民國空軍的參與,2012年新加坡航展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佈了新型F-16改型的計劃,稱爲F-16V,V來自綽號「毒蛇」的字首。它配備了AN/APG-83 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新的任務電腦和電子戰套件、自動地面防撞系統以及各種駕駛艙改進。對此,中華民國空軍第一個表態參與。有意思的是,當年這項升級計劃並不被各界看好,因爲許多F-16用戶,都已參與F-35開發,或是預訂F-35,所以他們對F-16的升級並不感興趣。其他F-16使用國則認爲洛馬的方案太貴了,想要選擇其他公司的「副廠」產品,比如韓國就選擇英國BAE的升級方案。要是就此延續,那麼中華民國空軍必須負擔一半的研發費用,那將是個天價數字。然而後來的發展是,F-35的測試進度出現延遲,而BAE遭受美國政府壓力而退出升級方案,所以美國空軍決定投資F-16V升級工作,中華民國空軍的資金壓力頓時消減,之後新版的F-16 Block70的購買,也可以拿到比較划算的報價。

許多人都會問,一款50年前的戰機,還先進嗎?F-16可以自信的說「是」。雖然機身結構已是50年前的,但是內部的飛控系統、電子設備、雷達、通訊資料鏈、引擎都與50年前完全不同,比較50年來的F-16座艙就能看到明顯的差異,從過去的類比式儀表,到如今的多具多功能螢幕,飛行員還有頭盔顯示器,使得它僅在匿蹤效果上不如5代戰機,其他性能已無二致。 F-16它持續不停的生產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證,多數人相信,F-16可以在未來慶祝它的首飛60年、70年,甚至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