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擊營造業 向政府呼喊求救:別逼我們走上街頭

面對疫情重創營造業的現況,工總常務理事、也同時是營造公會理事長江啓靖則進一步提出包括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以「替代」勞工的新思維面對大缺工時代,以及「紓困」的方式計算物價調整款等三建議。

營造公會23日召開會員大會,江啓靖指出,各地方分區代表在會中紛紛反映疫情爆發以來對營造業的衝擊。過去營造業也曾面臨料源不足、建材飆漲、缺工等等的難題,但是從來沒有像這次是所有問題一次襲來,疫情對營造業的衝擊,是不論廠商規模、工程大小,全面性的造成成本增加與工期延宕。

會後,潘俊榮也爲業界請命。他指出,營造業爲火車頭產業、也是國家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產業,這次營造業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題,雖然是因爲疫情,不是政府造成的,但是,政府必須要正視,並迅速研擬對策,協助營造產業度過難關,否則將對經濟有一定的衝擊。

江啓靖坦言,公共工程委員會分別就工期、鋼料、建材飆漲等提出因應措施,但是,工程會的行政命令對地方政府沒有強制力,對陷入困境的業者並無實質的幫助。

面對疫情導致營造業者全面性的困境,江啓靖整合各地方分會代表的意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對因疫情因素導致公共工程的延宕,中央政府應以編列預算的方式,一體適用的給予業者合理的工期延長、補償。

二是,江啓靖指出,在全面大缺工的時代,政府應有新思維,移工不應再視爲是「補充」勞力,而應視爲是「替代」勞工,對在臺工作超過一定年限、且訓訓練有素的移工應視爲「專業人才」給予長期工作簽證,否則,以目前的相關規定,在臺灣受過良好訓練的移工,因到期必須離開而被日韓競爭對手所用,臺灣變相淪爲「勞工訓練」國。

三是,江啓靖指出,以「紓困」的方式,因疫情導致各項鋼材、建材的飆漲,應依物價指數調整方式(總指數2.5%、中分類5%、個別項目10%),其各項目的漲跌幅計算物價調整款予以調降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