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不能執着國家隊!」 臺大公衛籲7月前要有國際合作政策

▲臺大公衛列出全球Covid-19疫苗開發、生產、配送情勢圖。(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進入後疫情時代,臺大公衛學院今(22)日呼籲,臺灣不能執著於「疫苗國家隊」,應與世界接軌,世界疫苗又以美國中國大陸與WHO三強鼎立,現在全球最主流的爲RNA疫苗,臺灣沒有相關製程,最晚7月要端出相關政策,組成疫苗國際隊,才能躲過全球疫情衝擊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目前全球約有140至150家藥廠進行Covid-19疫苗開發,多還在臨牀動物實驗階段,僅有2家進到第三期臨牀實驗階段。美國已將疫苗名單從14家縮減到7家,準備進行加速開發;中國大陸研發的滅活疫苗,除了在本國人身上進行實驗,也找了義大利西班牙英國受試者,並已完成靈長類實驗。

陳秀熙另提到,美國因感染者居高不下,近期已出現「人體挑戰試驗」,由受試者自願施打疫苗,並暴露於新冠病毒下,雖然有道德爭議,但可以加速3至6個月進到第二、第三期臨牀試驗

▲臺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圖/記者嚴雲岑攝)

臺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目前國際上最主流的疫苗研發方式,就是次世代疫苗定序,但因生產方式獨特,需把遺傳物質放大、純化,臺灣並沒有該製程技術,只能尋求國際合作,創造雙贏

詹長權提到,臺灣過去一直在講疫苗國家隊,但世界各國早已紛紛結盟,像是已美國國家衛生院主軸的Covid-19治療與疫苗研發加速器(ACTIV)以及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組成的廣泛疫苗聯盟(IVA),其中比爾蓋茲基金會旗下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以及全球免疫聯盟(GAVI)均有參與,協助疫苗瓶裝貨運

口罩可以國家隊,但疫苗現在連瓶子針頭都沒有,怎麼弄?疫苗運送要保持在負80度,貨機在哪裡?」詹長權強調,現在中國大陸、印度等,都加入全球疫苗研發聯盟,國際局勢也顯示,合作纔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而臺灣夾在美中貿易戰中,如果7月前沒有相關國際合作政策,可能就很難保護國人健康。

對於臺大公衛學院建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一直以來都有在尋求以藥廠爲主的國際合作,持續爲國人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