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綠世代的轉向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校園巡迴演講,屢被學生以尖銳問題攻擊,對應到他在年輕支持度持續維持低迷,顯示臺灣年輕人早已不是綠營鐵板一塊的支持者,早就變心。然而,國民黨卻始終無法得到年輕人青睞,似乎是得了年輕人恐懼症一般,纔會淪落到必須找民衆黨藍白合。

2014年太陽花學運,當時的年輕人包圍立法院,讓國民黨政權遭受重創,此後國民黨像得了「年輕人恐懼症」,不敢也不想去接觸年輕族羣。「天然獨」這個綠營創造的名詞,讓藍營對年輕人有了這樣標籤化的恐懼,以爲「年輕人就是綠」,藍營不少政治人物心中都有如此成見。

然而,太陽花學運至今已快10年,當時的學生早就是職場上班族,很多還投入政壇,而現在的大學生,當年只是懵懵懂懂的小學生,他們從初中到大學這段自主意識形成的時間都是民進黨掌權。他們對國民黨的不好都是聽長輩、前輩所聞,但對民進黨的爛,可是「親身經歷」。

這次賴清德屢次被年輕人質問88槍擊案、imB詐騙案、雲豹案、疫苗採購案、快篩口罩案等,顯見民進黨的貪腐無能,年輕人都看在眼裡;那些可疑的弊案,年輕人不是事不關己或一無所知,反而是相當好奇,希望有人能替他們揭開民進黨隱藏的事實。

不可諱言,在教改影響下,年輕人對國族認知已逐漸遠離「兩岸統一」的光譜,大多數靠向臺灣是臺灣,大陸是大陸的方向,但這不代表年輕人認同民進黨可以藉着這樣的旗幟爲所欲爲,那些腐化行爲、背叛民意的種種,年輕人歷歷在目,這就是爲何年輕人對賴清德沒好感,支持度一直低迷。

那麼年輕人爲何把眼光投向柯文哲,而不是國民黨?這就是國民黨自己要檢討的,直到今天,國民黨對年輕族羣的經營大多流於口號,每次都說給年輕人機會,或是推出討好年輕人的政見牛肉,但黨籍參選人私下不免都對年輕人存有「天生就綠」的刻板印象,太陽花烏雲罩頂,陰霾過這麼多年好像還揮之不去。

這種慣性思維,導致國民黨不敢主動接觸年輕族羣,怕被罵、怕被笑、怕被民進黨安排暗樁攻擊,結果就是碰都不敢碰,只歡迎主動想來國民黨的年輕人,不敢去接觸更多的年輕族羣,進而說服他們。久而久之,導致國民黨失去說服這個「疑綠世代」支持的機會,遑論能精確掌握到年輕人在新時代的價值與盼望,老牌政黨困在同溫層愈活愈老態,不跟着青年世代走的結果自然遲早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