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支出愈高愈好? 健保署長石崇良提韓國數據打臉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總額必須檢討,但必須掌握三項原則。記者李青縈/攝影

醫療投資愈多愈好嗎?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出席研討會時,提出韓國的醫療支出數據,韓國醫療支出不斷上升,卻仍發生醫師集體罷工事件,他表示,醫療投資應該是穩定且小幅上升,健保總額檢討雖勢在必行,但也要把握三大原則,第一醫護人員可以有適當回饋、第二財務要不可以失控、第三投資後價值跟品質是否可以維持。

臺灣健康經濟學會、醫師公會全聯合一同舉辦「健保永續健康臺灣」研討會,主題包含健保支付變革,以及健保永續等。石崇良以健保的挑戰與展望爲題,並對照對照國內外數據,指出未來健保精進方向。

石崇良表示,健保最大的挑戰就是人口變化,健保財務支撐就是來自於受薪階級的一般保費的收入,當工作人口變少、老年人口上升,就會造成問題必須考量此類族羣的公平性;根據預估2039年我國高齡人口即將超過三成,我國高齡化速度起全球都快,面對挑戰的速度也更快。

石崇良指出,對照OECD國家的醫療支出與經濟成長關係,經濟跟醫療的影響度相關,但是經濟越不好的時候,醫療反而有穩並表現,甚至表現的更好,可以說是真正的社會安全網。

然而,對照各國的醫療支出大多是採取穩定成長,避免過度變化,只有一個國家例外,就是韓國。他反問,韓國的醫療支出佔比上升快速,理論上醫師應該很開心,但爲什麼最近還是發生醫師上街頭的案件呢?原因是都被城鄉差距、醫美、自費市場吃掉。

拉回到我國健保狀況,石崇良說,我國點值會下降是源於申報點數上升,其中主要是門診,特別是在慢性病患者中有檢討空間,因此接下來會推動家醫計劃整合。慢性病照顧做得好就醫次數會降低,「把病患照顧好的醫院收入高,還是照顧不好的醫院收入比較高?」,以現在以點值給付來看,可能會患者顧得好的醫院收入反而比較不好。

石崇良以花蓮秀林鄉目前試辦論人計酬的慢性病計劃爲例,同樣嚴重度的病人,要得到一樣品質的照顧,資源耗用理當差不多,因此由用過往數據推算,給予定額給付,因爲讓醫療院所提供好的照顧,也讓民衆就醫次數降低,未來希望逐步從糖尿病擴展到其他慢性病。

石崇良指出,總額檢討是必要的,有三項原則必須掌控,第一醫護人員可以有適當回饋;第二,財務要不可以失控;第三是投資後價值跟品質是否可以維持。

另外,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健保點值保障應該從救命科別着手,如急重難罕及住院點值。石崇良說,他贊同這樣的說法,符合上述原則,這些科別耗費心力大應該要有適當回饋,加上這類爲剛性需求,比較難被濫用;最後,透過這樣的救助可以提升民衆餘命增加照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