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點評國產電動車:賣的很貴,卻又非常不值錢!

新能源給了自主品牌一個發展的空間,但截止到目前爲止,高端化依然是自主品牌沒有講好的故事。

很多企業打造高端化的方式,就是定一個非常高的價格,然後往產品裡填充豐富的配置,以及誇張的造型設計,進而包裝出“社交屬性”。

典型的品牌就是高合汽車。

當然,其它電動化品牌也是通過這些方式,比如說蔚來、小鵬、理想,騰勢(參數丨圖片)以及領克的部分車型都是如此。

高定價的另一面,其實有着非常不堪的車輛估值體系。

以蔚來爲例,2021年年中上牌的ES8,在行駛了三年之後,其車輛殘值不足20萬(不含電池版),三年殘值率在40%左右。

之所以說蔚來,是因爲大多數用戶不選擇電池包,貶值速度相對較慢。如果是其它高端電動車,整車價值崩的更快。

一年前花費35萬買小鵬G9的用戶,目前整車殘值在18萬左右,一年時間價值崩盤50%左右。如果你在半年前花35萬買了騰勢N7,目前二手車商的收購價格不會超過20萬。

所以我說,買國產高端電動車,是一種絕對不理性的消費行爲。

價格崩盤如此之快,主要原因來源於兩個:

一個是,電池包成本快速回落,另一個是,不少企業背後的投資人“追投”熱度減弱,企業需要進入到自主盈利階段,需要下場拼刺刀肉搏,重新標定價格體系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高端是一件非常考驗企業耐心的事情,既需要有支撐賣高價的核心產品競爭力,還需要有品牌文化沉澱。

目前電動車的核心產品競爭力,是完全可以通過採買來獲得的,比如說更大的充電功率,更長的續航,更快的加速能力,這些的確很強。

但這些不是在電車賽道中能夠樹立起高端形象的標籤,因爲很多品牌都可以做到。

另外,很多高端品牌仍揹負着銷量任務,一旦高端和銷量需求掛鉤,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品牌達不到發展預期,只能用降價的方式來挽回。

畢竟定價高,很容易讓管理層思考是否定價出現偏差,一旦出現調整定價的想法,那麼執行起來就會非常容易,這樣一來,對老車主的打擊是巨大的。

高端車,在燃油車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僞命題”。

一部分預算充足的用戶,會心甘情願的被外資品牌收割,消費行爲是建立在想要通過品牌構建起來的文化底蘊,展示自我認同感。

但這個高端車話題,很難在電動車市場重現。

主要原因就是,預算充足的用戶,不願意去被電動化企業收割,除了電動化企業歷史底蘊薄弱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電動車降價速度快、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原因。

電動化產品更容易和入門消費者產生粘性,在20萬以內的市場尤其明顯,這也是各大企業選擇將生存空間定在20萬以內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爲這一版圖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