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釔’箭封‘瘤’”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團隊等探討肝癌治療

24日,“健康傳播與創新醫療專家匯——‘釔時代’的腫瘤治療媒體沙龍”在北京舉行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張素)術後兩個多月複查結果顯示,患者肝部腫瘤較術前明顯縮小,從原來的10.81釐米縮小到1.8釐米;作爲原發性肝癌特異性標誌物的甲胎蛋白(AFP),從術前180446ng/ml降爲目前的1469ng/ml……

24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健康傳播與創新醫療專家匯——‘釔時代’的腫瘤治療媒體沙龍”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領銜的專家團隊在會上發佈了特許准入釔[90Y]樹脂微球臨牀手術治療肝癌患者的最新情況。

“這標誌着中國肝臟惡性腫瘤治療領域迎來全新國際化精準介入內放射治療方案。”董家鴻院士說。

在全球累計治療超過12萬人次

釔[90Y]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爲64.1小時。釔[90Y]微球治療腫瘤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用於治療肝癌則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

截至目前,釔[90Y]樹脂微球已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治療超過12萬人次。“已有6個國際上指南或專家共識把釔[90Y]微球作爲治療肝癌的一種有效手段。”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允怡在視頻發言時說。

今年9月28日,特許准入釔[90Y]樹脂微球治療肝癌手術以及結直腸癌肝轉移手術在中國實施,一名34歲的男性接受手術。專家將帶有放射性釔[90Y]微球經動脈途徑注入其體內的腫瘤組織,產生了“殺傷作用”。

“我們主要利用肝臟腫瘤的獨特供血結構進行治療。”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介入科副主任醫師張琳解釋說,正常肝組織約有75%的血液供給來自於門靜脈,而肝部腫瘤幾乎100%由肝動脈供血。基於這一特徵,通過向肝動脈內輸注帶有放射性同位素釔[90Y]的樹脂微球,即可實現對肝部腫瘤病竈的選擇性內放射治療。

每年肝癌新發病例逾40萬例

會上,多位專家聚焦於肝癌治療困境。據介紹,中國每年肝癌新發病例逾40萬例,約佔全球肝癌新發病例的62.4%。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僅有20%—30%的肝癌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且5年內複發率仍高達60%—70%。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等專家參與編寫修訂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樊嘉在視頻發言時指出,要推動多學科診療(MDT)模式,幫助患者選擇出最優的治療方案。他還表示,釔[90Y]樹脂微球已被納入診療規範中,這對中國醫生和患者帶來積極、重要的臨牀意義。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鄒英華同樣着眼於多學科診療在肝癌治療中的優勢及重要性。他告訴記者,無論是動脈導管介入治療還是皮穿刺治療,國內外技術水平相當,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南京中醫藥大學臨牀學院教授秦叔逵在視頻發言時說,肝癌晚期患者失去手術治療機會時,還可以採用系統治療的方案。他提醒,應注重積累更多臨牀數據,結合國情讓治療方案“更接地氣”。

展望臨牀強調“安全監管”

核醫學是採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新興學科。會上,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汪靜等專家受邀演講時,尤其強調“輻射安全監管”。

董家鴻院士表示,釔[90Y]樹脂微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全球得到充分驗證,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患者能從中受益。

據知,來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海南省腫瘤醫院、博鰲超級醫院等多家醫院的多個學科專家合作制定的治療方案,爲這名肝癌患者診療全過程提供了保障。

“各科專家共同把技術發揮到極致,才能使患者更加獲益。”鄒英華說,他們通過持續培訓醫生,把介入治療相關技術推廣至市級、縣級醫院。

海南博鰲樂城先行區管理局副局長嚴志表示,他們將繼續做好各項服務,努力打造國內醫療創新研發的新高地,助推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