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壓力山大!高市衛生局教學 醫護人員減壓法

高雄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林耕新教導4種釋壓方式。(高市衛生局提供/楊舒婷高雄傳真)

醫護人員的工作除例行輪班與照護病人不可出錯的高度壓力,還需面臨突發性天災、新興傳染病或醫療糾紛與醫療暴力等不可預期事件,如未妥善紓壓,長期下來易造成心理及精神上的傷害,而出現憂鬱、焦慮、失眠、和苦惱的狀況。

高雄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林耕新指出,「壓力」乃萬病之源,短時間的壓力尚能對抗,一旦變爲慢性壓力,易造成過勞現象,如何有效的管理壓力及培養復原力?

林耕新提供面臨壓力因應與心理情緒的調適要訣,包括適當宣泄情緒,每天接收病人倒垃圾的醫護人員,必須發展自己的情緒抒發管道;規律的運動習慣,強迫自己每週至少運動3次以上;發展靈性醫療,心靈療愈是心理疾病的終極治療,尋找身爲醫者的良心,自重而後人重,以病人的痊癒爲最大的滿足與回饋;適時肌肉放鬆及休息,練習腹式呼吸及肌肉放鬆,一旦熟練後,對於從疲倦中恢復是相當有效的。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黃志中提醒,醫療人員在照護病人生理疾病及壓力,處理情緒時,也需更積極地察覺自己的身心狀態,因應負向心理情緒,才能減少憂鬱的發生。當有心理調適問題,可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1925,或上班時間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07-7161925專線由專人提供諮詢服務。

醫護人員也可進一步尋求身心科診所專業醫療或心理諮商管道等求助系統,透由專業心理人員協助、傾訴,讓自己保持平靜,重視情緒紓解及自我覺察,維持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