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表演藝術新挑戰 資深管理人出新招

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WPA)總裁暨執行長珍妮.比爾費爾德(Jenny Bilfield)

疫情之後,對於表演藝術界而言,觀衆是否有如預期地迴流,成爲一大挑戰,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WPA)總裁暨執行長珍妮.比爾費爾德(Jenny Bilfield)觀察,目前表演藝術工作者有三個新挑戰,「一是觀衆的專注力越來越短,很難好好坐下來欣賞一場演出,二是藝術教育,賞析之外,學生也越來越少學習樂器演奏,對於音樂的接觸往往是上網看影片,以被動的方式吸收;三是表演者的多元性,應該要有更多新的聲音,以及更多不同族羣的表演者。」

珍妮表示,在疫情之後的票房挑戰也特別艱鉅,「大家都期待觀衆可以在疫情後能迴流,但事實上回流的速度並不快,沒能回到疫情前欣賞現場演奏的頻率。」

珍妮在華盛頓、矽谷、紐約等地都有做過不同的策展,她表示,「每個地區有不同的判斷,以華盛頓特區而言,甚至很多人已經不住在市區了,人口密集度、整體的國家經濟狀況都不如過去,整體而言都偏困難。」

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化?珍妮表示,在音樂會的呈現方式上做了一些改變,「因爲觀衆其實也想要早點回家,我們也開始調整音樂會的長度,或是沒有中場休息,將演出作品分成小段落呈現等,甚至是在音樂會裡加入影像輔助,引發觀衆的興趣。」

珍妮有個喜歡音樂的母親,她3歲的時候開始學音樂,週末媽媽會帶她到林肯中心、博物館、教堂等地欣賞演出,她表示,人生會從事藝術管理,和母親有關,「是媽媽讓我知道,音樂可以在任何地方演出,不是隻有在音樂廳,開啓了我對錶演的想像力。」

珍妮在10歲時開始學習作曲,也曾進入曼哈頓音樂院先修班學習,高中時申請貝多芬音樂節的實習計劃,這個實習經驗,讓她17歲就立志想要從事藝術行政管理工作,「那時女生從事藝術管理工作並不多,大家覺得女生應該就是結婚生子,不用做太多事情,但對我而言不是這樣,我有自己想追尋的事情。」

珍妮表示,她並不是一開始就進大公司工作,而是從小型的活動公司開始學習,「我曾做過商業音樂、音樂出版業,這些寶貴的經驗,都讓我對藝術管理更爲熟悉。」

珍妮過去曾來臺欣賞音樂會和看錶演,她表示,臺灣有很多觀衆本身就有學習古典樂,有很強的音樂社羣和專業的觀衆,「有時候美國的觀衆,會忽略亞洲古典樂的創造力和技巧的精巧度,而臺灣有很多不一樣的表演形式,有很多潛力。」

珍妮和臺灣其實頗有連結,她是國家交響樂團今年美國巡演的幕後推手之一,同時也是小提琴家黃俊文21歲在美國舉辦首場音樂會的伯樂,她透露,今年秋天黃俊文將和有一個小提琴和打擊樂合作的計劃,將在臺灣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