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咖啡就有便意? 科學家找出關鍵成分

圖/Shutterstock

一打開咖啡蓋,醇厚奶味伴隨咖啡的花香、果香撲鼻而來,迫不及待啜飲一口,溫潤的酸味、苦味、微甜不同層次的口感在口腔中漫開,不僅滿足感油然而生,更是許多上班族精神慰藉的來源。

30歲的上班族小嵐(化名),嗜咖啡如命,只要一天沒喝就覺得渾身不對勁,但是每次喝咖啡完不久,腸胃總是一股攪動,必須馬上衝廁所解放,讓她每次喝咖啡都還要「算時機」,以免稍一不慎求助無門。

「研究統計發現,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像小嵐一樣,每次喝完咖啡就會出現便意,」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芝穎表示。

一篇刊登於《腸道》期刊(Gut)研究發現,實驗中約有29%受訪者喝下第一口咖啡後,20分鐘內就會收到「屎命召喚」。

研究員原以爲是咖啡因作祟,但奇怪的是,其他含咖啡因的飲品,例如茶類、汽水等,卻不會加速腸胃蠕動。

後來,科學家布朗(S.R. Brown)發現,原來喝咖啡會產生便意,是咖啡裡一種「未知成分」促進胃部「胃泌素」分泌,加速乙狀結腸蠕動導致。通常早上起牀空腹喝,腸胃蠕動現象最明顯,而且腸躁症患者、女性比較容易受咖啡刺激。

咖啡中的「綠原酸」有益健康,護眼、減重、降血壓一把罩。(圖/康健提供)

長期靠咖啡通便 小心不喝就便秘

雖然喝咖啡激發便意的效果類似吃通便藥,但便秘族可別高興得太早。吳芝穎指出,長期藉由喝咖啡通便,容易讓腸道逐漸麻痹,失去自行蠕動的能力,最終演變成不喝咖啡就會便秘的局面。

如果爲了緩解便秘猛喝咖啡,還會埋下咖啡因超標的隱憂。根據2016年美國食品研究建議,成人每天咖啡因攝取上限爲400毫克、哺乳期間的媽咪上限爲200毫克,且單次攝取不可超過200毫克,以免造成咖啡因成癮、心悸等副作用。

吳芝穎提醒,想要甩開便秘糾纏,還是要回到根本,多補充高纖維的蔬菜水果,每天喝足夠的水,讓腸道自行蠕動,纔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以下族羣最好遠離咖啡:

1.十二歲的小朋友心臟功能發育未全,不建議喝咖啡

2.懷孕期間孕婦也不適合喝咖啡,以免影響胎兒

3.喝酒、運動時心血管擴張,大量攝取咖啡因,更容易引發心悸,咖啡最好不要碰

注:國內目前針對現煮咖啡,以紅、黃、綠三種顏色區分咖啡因含量。「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201毫克以上,「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1至200毫克,「綠色」則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毫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