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最愛解謎」 曾是疊疊樂高手

宋秉文生前私下互動曝光,同事及晚輩表示,他不論學術研究、私下生活都愛解謎,更是一位「疊疊樂高手」。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灣神經罕見疾病研究權威、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任宋秉文上月3日逝世,臺灣神經學學會、臺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今共同舉辦「宋秉文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出席的醫界晚輩對其感念甚深,宋秉文私下互動曝光,同事及晚輩表示,他不論學術研究、私下生活都愛解謎,更是一位「疊疊樂高手」。

「本來以爲只是跟着老師學研究,但10多年過程中發現,他是想教我成爲更好的人。」宋秉文學生、北榮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蕭丞宗表示,研究神經遺傳疾病往往需要抽絲剝繭,進入病家瞭解家族成員罹病的狀況。宋秉文總是不厭其煩,拉着自己,帶上叩診垂、記錄用的表單就前往病人家中,一個五、六名成員的家族,檢查常須花上整天時間,最後常受病家邀請留下來吃晚餐。

宋秉文是小腦萎縮症研究專家。蕭丞宗表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罕病登陸,可計算出盛行率約爲每10萬人中6人,但該項登陸僅計算顯性遺傳的疾病分型,實際病人數目可能更多。因疾病病程緩慢,病人長期回診與醫師變爲好友,不少宋秉文的病人,在他離世後轉至自己看診,「變成我的朋友。」

北榮周邊神經科主任李宜中提到,宋教授堅持理想、勤奮奉獻,大幅度推進神經遺傳疾病醫療、診斷及照護,並致力於學術研究。他喜歡解謎,認爲能找出臺灣首例疾病「是很酷的事」,遇到病例時往往都能抽絲剝繭,耐心解決問題。

李宜中在簡報中貼出一張宋秉文與他玩「積木疊疊樂」的照片。他表示,宋教授不僅學術上愛解謎,私下也喜歡玩解謎類型遊戲,是疊疊樂高手,但謙謙君子的個性,使宋秉文在遊戲中總是禮讓同事、後輩。

腦庫推手、臺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鬆蒼則說,宋教授是仰之彌高的學者,雖研究領域不同,較少機會近距離接觸,但參與臺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之後,兩條平行線有了交集。一次理監事會上,學者提起腦庫的成立,宋教授詢問「謝教授要不要負責此事?」開啓謝鬆蒼草創臺灣腦庫的歷程。臺灣腦庫上月正式成立,過程中他跑遍各行政機關、部會,宋秉文均給予支持,「感受到宋教授對學術熱忱外,對社會公益也很關注。」

「他很純粹、很溫暖,不論醫學、非醫學都保持好奇心,對研究熱忱持續至最後一刻。」臺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傅中玲說,任職主治醫師後,自己的辦公室與宋教授比鄰而居,因此知道教授每天都工作至很晚。直至臥病在牀,自己前往探視,宋秉文仍掛心期刊論文研究進度,今舉辦學術研討會,是紀念宋教授最好的方式。

臺灣神經學學會、臺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今共同舉辦「宋秉文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出席的醫界晚輩對其感念甚深。本報資料照片